为了写这篇博文,我重温了一年前儿子18岁生日时我写给他的那篇“回忆录”,当时想着他以后起码好几年的生日都会是在英国某个大学远离我们的地方度过了,充满了“小别离”的切切之情。感谢老天眷顾,让我的访学和他的大学情归一处,我得以“贴身”与他在浪漫的剑桥共度他的19岁生日,不知以后是否还有这样的机会了,所以,我把它看得特别隆重,不愿错过一分一秒。

剑桥大学图书馆中的匆匆脚步
虽然儿子最想要的是平平常常的一天,但是他还是照顾我的“情绪”,让我“尾随”他在大学图书馆学习了一上午,下午趁着天好,我们做了最剑桥的一件事:康河撑篙(他的技术有很大进步,我只会用浆比划几下),晚餐我们选了Fitzwilliam博物馆对面的Loch Fyne海鲜餐厅,那是2017年12月8日他完成了剑桥大学的面试以后我们一起吃饭的地方。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是一幅大脑的挂图,对我而言,除了能看懂Brain这个单词以外,其它基本都是生词,看着他捧着图琢磨的样子,我知道他已经拥有了另外一个世界。

送一件儿子可以天天看到的礼物
我觉得自己已经到了喜欢回忆、总想让岁月停留的年龄,具体的表现就是要把一切都记下来,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留住美好。但儿子却刚刚进入充满激情勇闯未来的阶段,更在意的是置身其中的倾情体验。所以,常常是我忙着拍照,他忙着陶醉。

这一天,康河上最美的背影
在剑桥这里认识了一些和儿子同届的中国孩子,深切地感到他给了我们最不玩心跳的成长,规规矩矩地学好英语、做好阅读、选了A Level,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大学申请,其中少有犹豫、纠结和起伏,而很多孩子的故事比他的要波澜壮阔太多,我很知足,感谢他如此照顾我的心脏。

剑桥大学的总图书馆
在剑桥这一届孩子的中国家长群中,我总看到爸爸妈妈们惦记着孩子的这那,偶尔分享一张孩子们的合照,大家就忙着在里面找有没有自己的孩儿,剑桥飘几片雪花大家都会热闹一番。但其实,无论我们是身处剑桥,还是近在伦敦和欧洲,或者远在中国,孩子们都注定会渐行渐远,我们的一番养育其实就是为了他们能够独立走远的这一天,只是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缓过神来罢了。
总觉得有好多想说的,但写起来又笔涩,就这样东一句西一句的,算是在这么有意义的一天留给未来一些回忆吧。
用岁月换成长,孩子如此,我们也一样。点击下面的链接,也许能够看到我这一年的成长。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OTAzNjExMg==&mid=2650939185&idx=1&sn=2f8e6357393ecbfa0be7ef6af1d4fe42&chksm=8c17df8ebb6056988d4263d380ee8879f46071ff329cb60542a7e50bfb343e31d5f9e7bd8565&token=1931965589&lang=zh_CN#rd

St Catharine's
College,院子里摆放的是庆祝今年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