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访学记(20)参加英国的“人大附中”开放日

标签:
教育 |
分类: 剑桥访学 |
我不是无缘无故地做标题党,这所学校和人大附中有一点绝对契合:公立学校考入牛剑的学生人数全英第一,平均每年60人。据Varsity 2018年4月报道,该校2006~2016牛剑录取的学生人数,只有两所私立学校超过它,分别是威斯敏斯特和伊顿公学。这就像人大附中历年考上清北的学生人数一样,但国内的私立学校在高考这件事上很少有能够超过公立学校的,而在牛剑学生录取上,中国的私校超过公校。
摘自https://www.varsity.co.uk/news/15368
这天学校办开放日(open
evening),我“冒充”家长去了(其实谁都可以去,但去的主要是家长带着学生),一进门就被问我对什么专业感兴趣,我只好说都想了解。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是因为他们的安排是不同学科大类的老师们在不同的校园区域接待学生和家长答疑,如果没有特定专业,就不知道把我领到哪个区域去。这个问题本身就很说明问题,即英国孩子在准备读高中之前就要确定高中的专业选课,学校提供30多门A Level课程,两年的高中,学生需要从中选择三门,最多四门来学习,如果没有方向,选课就是个麻烦。
https://www.ucas.com/alternatives/apprenticeships/apprenticeships-england/what-apprenticeships-are-available/degree-apprenticeships
这是啥神操作?我回来以后查了一下,就是边工作边学习,但不是继续教育,是大学和企业联合做的教育项目,最后可以拿到本科或者硕士学位。在后来校长的宣讲上,她也强调了这里的学生93%上大学,另外的学生就是选择degree
校长的宣讲一晚上安排了三场,而且安排了两个晚上,等于六场,我参加的这场礼堂坐满了,可见来访校的家长规模。令我印象极深的是,校长只字未提学校的牛剑升学率和A Level的优秀成绩(也许默认大家都知道吧),先谈values and ethos办学理念,然后提及了另外一组数字,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2017届本科毕业生获得优等学位、高级二等学位、低级二等学位和三等学位或通过的百分比(first class honours, upper second class honours, lower second class hours, third class hourns/pass),这个数据在中国教育生态中几乎没有意义,因为我们本科毕业学位不分级,而且进了大学都毕业。但是,这却是这所学校所关注的数据,彰显了他们的教育理念,高中的教育是助力学生们在大学里成功。
摘自学校宣传册
校长还提到他们学生的选课模式,三门A Level课程+Extended Project Qualification(直译拓展项目证书),这个证书相当于半个A Level课程,就如同我们的课外活动,只是做得更加严谨,成为了一个证书。极少学生会选择四门A level课程,但到此为止。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xtended_Project_Qualification
和校长一起发言的还有学生会的主席和副主席,口才就不说了,一个介绍自己来自13英里外的一个village(乡村),另一个更狠,每天35英里(56公里)往返,在北京也许这不算什么,但是在英国,56公里可能就是跨越3个城市的概念,我问她就是为了上这所学校吗?她说是的,这所学校远近知名,大家都想上,她来了以后觉得确实很棒,她希望能上剑桥。
学校本身很朴素,没有特别高大上的教学楼或者设施,甚至可以说有一些陈旧,奇怪哪里都没有看到学校发展的历史,不知道哪些里程碑成就了这样的牛校。
两则补充信息,第一,剑桥同事告诉我,牛剑因为大部分学生来自私立学校而饱受诟病,据说近几年专门“照顾”公立学校的学生,以便平衡比例。这一信息被家长们所掌握,所以,他们开展迂回路线,小学初中送孩子去读私立学校,高中则希望孩子考入像Hills Road这样的公立学校,这也是造成这所学校竞争激烈的原因之一。第二,政策上讲,在高中阶段,英国公立和私立学校都可以接收海外学生(公立学校高中以下不可以),但是,我问了招生的老师,他们说,Hills Road只接收父母至少有一方在剑桥居住的海外学生,没有非常确定的入学条件,个案审核。所以,咱们也别惦记了。
走马观花,没有了解到学校更精髓的一面,但是,这所连个像样的校门和校名展示都没有的学校,就这样藏龙卧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