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儿子微留学(8):进牛剑是注定的爱情,不是包办婚姻

分类: 儿子的故事 |
2016年暑假,儿子第四次来英国,在伦敦的一所Sixth-form(高中)参加它的夏校课程,和他一起的还有另外两个小伙伴Jason和Mark。对于似乎不陌生的英国,我还有什么新发现吗?请关注北外国际的“大眼睛看世界”公众微信号,了解更多冬夏令营信息。
先名词解释:注定的爱情:相互钟情,天涯海角也会相遇。包办婚姻:精心准备,制造门当户对的相遇,努力培育,却不一定有幸福的结局。
一周的牛剑备考营结束了,上课、辩论、探索、牛剑游,UCAS、个人陈述、模拟面试,孩子们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却忽然觉得知道了也没有太大用,因为牛剑不是靠努力就可以进去的,而是靠可遇不可求的爱情。
从第一天上课起,不同的老师就不断地提出这样的问题:牛剑适合你吗?时而温柔无比:你不用什么都知道,关键是要展现自己的潜力;时而冰冷如霜:学习特别苦,一周考九门课程,你必须非常坚强。一会儿说英国好的大学有的是,美国和欧洲也有很多好大学,花同样甚至更少的钱,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不一定非要进牛剑;一会儿又历数历朝历代哪些风云人物是牛剑的毕业生。
孩子们在观看了牛津大学的真实面试录像后,感到信心倍增,因为应试人看着都很稚嫩,甚至考的物理知识在iGCSE就已经学过,但老师马上打击说:牛剑对口头和笔头沟通能力的要求不是一般地高,同时你必须对目标领域有广度和深度的认知。
老师们强调最多的就是对自己选择的学术领域的真爱和佐证。你真的喜欢这个学科吗?何以证明?面试的老师阅人无数,几句话就可以判断申请人是否对学科有着真正的兴趣、扎实的认知和无限的潜力。
总之,忘记牛剑吧,追随你内心的真爱。如果你爱,不在乎是否进牛剑;如果你不爱,进牛剑又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