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那天我还在外面出差,晚上给儿子打电话问起他的期中考试各科成绩,语文(96)和英语(98)都没失水准,但是数学“全军覆没”(儿子的原话),得了83分。从上学到现在,大大小小的测验,他各科几乎没有下过95分,83分着实太不靠谱了。我不知道第二天回家见到儿子他是否会坚强地面对,我对这一情况也不知所措,因为我知道如此大的下滑必有他不可抗拒的原因,尤其是这学期两次数学单元测验还都是9798的,平时作业都是A星。
第二天回到家中见到儿子,状态还可以。看到试卷更让我觉得释然,因为不是儿子不靠谱,是卷子不靠谱,考了平时根本没有涉及的题型和解题思路。要是因为他马虎,或者该掌握的没有掌握,我一定会好好地和他理论理论,但是如果遇到他再仔细、再努力也做不会的情况,我则要和他一起往前看。
当我已经不再为此事烦恼的时候,儿子同学的家长周末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孩子平时学习也是非常好,同样这次数学掉到了80多分,她也特别想不通,我这才了解到原来儿子不是唯一的“全军覆没”者,看来这事还得说一说。
我是老师,我知道测试应该是为了什么。测评根据目标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种类,常见的是placement test(了解学生的起点而做的测试,比如入学测试), achievement test(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已学的课程知识或技能,比如单元测验、期中和期末考试)以及 proficiency test(测试学生是否到达了一个标准水平,比如现在社会上的英语水平测试)。儿子学校的期中考试显然是achievement test,应该是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开学到期中这段时间所讲授的数学知识,如果超范围考试,只能说明老师有问题(要不就是该讲的没有讲,要不就是不懂测试,再上纲上线就是不懂教育)。
我和同事(测试方面的博士)说了这件事,她告诉我她刚刚当老师的时候特别喜欢给学生搞突然袭击,比如在没有告诉学生的情况下考单词,如果学生都考砸了,她就偷着乐(我暗暗想这一定是所有刚当老师的人得的“学生后遗症”,被老师折腾惨了,现在终于可以报复学生了)。后来,教研室主任找她谈话,问她这样做要达到什么教学目的,难道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吗?她于是开始反思。
我们在做网络学历教育时,总有学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通过考试,于是他们就问我是不是我们这里有一个及格率的百分比,比如及格的学生控制在70%(这些一定都是被中国教育制度整惨了学生)。我听了很哑然,我们这可是achievement test呀,要是学生都不及格,这不仅说明学生的失败,更说明我们教学的失败,难道这对于我们是件光荣的事情吗?哪怕是学生因为没有学习而不及格,我们也要问老师为什么学生没有学习,为什么老师没有采取方法促使学生学习,老师这方面肯定是有责任的,不然要老师干嘛,都自学就可以了。
我似乎扯远了,但其实这是一个教育理念的问题。我经常说,为什么中国人辅导雅思和托福那么有成就,不是因为中国人聪明,而是这两项考试严格地忠于测试的本质,它们都属于proficiency test,它们的目的不是考倒人,而是告诉考生,我就是测试这样的水准,有了这个水准你到我们国家读大学就没有问题,所以只要你到达了这个水准,我就给你好成绩。因此,它们的任何一张试卷都是完全按照公布的考试大纲组题,我们只要把大纲理解透了,并且通过学习达到它所描述的要求,就是成功。
中国的高考就不能走这个理念,因为高考是筛选型的考试,一定要把学生分出层级来,否则怎么录取呀,所以高考出难题无可厚非。但我们也看到,做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辅导就比较难有突破,为什么?它也是proficiency test呀。这是因为出题人的理念有些问题,他们不按照proficiency test的理念出题,而是以出难题、偏题和怪题为荣,觉得考倒了学生才是出题人的光荣,所以四六级不好辅导,但同时这也造成了它引导了一个畸形的学习过程,以至于考高分的人英语水平却并不一定高。
再说回儿子的“全军覆没”,我不知道学校为什么突然这样做,除了打击孩子,羞辱老师,贬低学校以外,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吗?因为这不是因为孩子上课没有听讲,平时没有认真,复习没有努力造成的结果,教育到底为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