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进入这里领域的前期调研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少儿英语培训机构都只到12岁,我问同事,为什么他们只到12岁,孩子12岁以后英语怎么办?我得到各种各样的回答,比如孩子初中以后功课紧张,没有时间再上课外英语班;完成了英语在小升初中功利的使命,而中考把英语统考考好就可以了,不用学这学那了;集中优势做好一件事等等。而我知道,孩子12岁以后如果不持续巩固和加强他们已达到的英语水平,以前全部的学习内容都会还给老师的,等到高中忽然又想到学习英语的时候,12岁以前所花费的精力、时间和投入都要重新来过。这是一件非常得不偿失的做法。
我通过自己的考察(或者说“卧底”)发现了“12岁现象”有更深层的原因:这些机构根本就没有考虑孩子12岁以后的事情;它们根本不知道孩子12岁以后英语该学什么、怎么学;它们根本无法具备能够胜任12岁以后英语培训的师资队伍。试想,如果一个少儿英语机构的校长、教学主管或者课程设计师本人不具备英语教育专业背景,或者只有大专甚至高中学历,他们怎么可能想到孩子的未来,他们连自己的未来都没有想好。
我曾经经历过一个真实的事情。我们一个重要的企业客户,希望我们辅导他孩子高中英语,因为我们自己的老师对高考的了解程度肯定不及高中英语老师,因此我请来了一位知名外语学校的高二老师做他的辅导老师。在第一次上课前,我去给孩子做了测试,当时是让他读一篇课文,语音语调在我看来太不过关了,于是我一一指出他的问题,并要求他一定在今后的课程中改进。课后我向那位辅导老师强调了此事,但没有想到她说同她所教的学生相比,这个学生的发音已经挺好的了,不用再练了。此事让我猛然领悟到不仅老师的水平,就是她平时所接触的孩子的水平,对她教学的标准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我不是一个唯文凭是论的人,但我是一个特别强调教学团队的人,因为不管一个个体教师的起点如何,他只要置身于一个有着高水准氛围的团队,他就可以在相互学习和自我反思中持续进步,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发展要求。而很多培训机构崇尚和包装个体明星老师,这些老师要么就是“赶场式”的教学(在各个机构任教,拿课时费),要么就是“孤芳自赏”(一人独秀,难有不断发展的动力,慢慢就落伍了),要么就是“孤胆英雄”(明星老师一离开,学校就垮了),这些不是教育,教育不是这样的。
在我讲座中,我总是谈到家长如何判断一个培训机构的品质,维度很多,但如果单就师资来说,家长一定要问的就是校长或者主管教学的最高领导是什么背景,因为他的高度决定了你孩子发展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