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吨有多重

(2013-12-03 10:03:50)
分类: 2013-2014学年数学教学设计

一吨有多重

教学内容:

P212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养成教育训练点:

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讲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听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课件出示画面,并请一位同学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师:故事讲得很生动,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你们想一想,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会用克、千克作单位,也有可能用吨作单位;也可能发出疑问:那得有多少千克呀?)

   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从而自然引出质量单位“吨”。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

   (引出课题:1吨有多重,并板书)

()探究交流,感知新知

   1.利用多媒体出示书上画面(也可以出示其他贴近学生生活的画面)

  

   (1)小组内看图互相说一说,1吨有多重。(师深入小组,对读图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2)算一算。

   通过小组计算(记录员记录数据),让学生交流多少千克是1吨。

   3头水牛约重1000千克;10桶油约重1000千克;

   20袋面粉约重1000千克;40人约重1000千克。

   (3)小组汇报。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2.联系生活,理解新知。

   (1)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多媒体出示) 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

  

   (2)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

 ()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1.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一练(重新调整练习题的顺序),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1)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

  

   (2)填一填。

   4千克=( )3吨=( )千克

   5000=( )千克( )t2000 kg

   18 t( )kg( )kg6 t

   2.学生做完后,教师实物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集体订正。

   3.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然后与同桌说一说思考方法。

   在○里填上“>”“<”或“=”。

   8000千克○84500克○4千克

   3 t3600 kg

   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思考方法。

   4.数学故事。

   (1)估算。

   刚才同学们听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曹冲称了几次才称完?(挂图或多媒体出示)

  

  船上的石头称了8次才称完,记录表如下:

   第几次  1  2  3  4  5  6  7  8

   质量/kg 280 220 250 300 230 250 270 350

   你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吗?请看一下记录表,我们先来估算一下。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找生汇报。

   (2)请同学们讨论:曹冲为什么可以采用这个办法称象,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3)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先独立计算大象的重量,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各组汇报计算结果。

()集体反馈,反思总结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如果有必要教师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加以补充。

 ()拓展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质量单位吨的内容,请同学们留心身边有关质量的信息,如果发现了,请认真观察,把它记在数学本上。

 

教学反思

通过讲述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孩子们体会到了大象确实非常重,但是具体重多少,该用什么作单位,有的孩子是提前预习了知道,有的孩子就不知道。在引出重量单位吨时,好多孩子只知道它很重,但是到底重到什么程度,又是一个难点了。所以在讲课时,我根据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重量,用数量来说明一吨到底有多重。这样既不枯燥,也容易让学生接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年 月 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