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生完老二后,还没正儿八经地讲过公开课。从轮到该处研讨课的顺序后,我就在脑海中开始构思我的授课思路,如何将单元课程统整,在原有的文本基础学习下,如何进行文本的再构?进而提高课堂的有效度,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本次课选取的是五年级上册Module3Western Festivals Unit2
Easter,从目标定位为通过各种活动体会复活节的有趣、多彩等等情感。本节课从导入的视频引入主题Western
Festivals,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复习Halloween的相关知识点,从What? Why? When?
How?等回顾万圣节的点点滴滴。进而引入复活节,让学生提问想了解复活节的知识点,What do people do at Easter? When is Easter? How
is Easter? Why do they have
Easter?带着这样的问题自主学习。本节课从Easter hats、Easter
eggs两个方面,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下,插入视频、文本再构、活动等任务学习Easter,在每个环节渗透情感,体会复活节的fun、colorful.
上完这节课,给我更大的感触就是教师输入多,学生输出少,大量的文本给予学生补充,学生表面上似乎都明白,但没有转换成自己的东西,自然地输出。本节课更多地是让学生齐读,到了五年级是不应该有的,其次,学生输出时教师抓的太紧,语言支架的给出就框住了学生的思维。总之,一节课全班同学都很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但全都在一条线上,优等生没有培养出来,没有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平台,这点也给自己日后备课提出高要求,从备学生方面再充分些。
一次次的出课,也是给自己历练的过程,希望自己能对自己高要求,提升每节常态课的品质,充分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达到出口成章的目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