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天文望远镜基础-目镜篇

标签:
杂谈 |
首先,我们来谈谈目镜。
在这里,关于天文望远镜目镜的基本常识我就不说了,比如说常用目镜的接口遵循三个标准,即外径为0.965英寸(24.5毫米)、1.25英寸(31.7毫米)和2英寸(50.8毫米),具有相同接口标准的目镜可以互相替换使用,通过更换不同焦距的目镜可以得到不同的倍率等等话题。这里,我们要解决以下的两个问题:
1〉什么类型的目镜比较适合入门级别?
2〉在品质上最起码要求做到的项目是什么?
一、具有代表性的目镜类型:
所谓入门级别的产品,一般意义上是指在满足基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用尽可能便宜的价格所购得的商品。那么,什么样的目镜比较适合呢?这样吧,我们先按照时代发展的线索,把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产品列举出来,然后再用对比淘汰的方法筛选出我们的目标产品。
1〉第一代目镜:
①惠更斯目镜(H式)
被公开发表于1703年,特点是像散较小,但球差和色差明显,而且像场较弯曲,向眼睛一端突出,视场很小,出瞳距离很短。容易制造,价格低廉,但缺点很多,而且焦点在两块透镜之间,不能安装十字丝或分划板。
被公开于1783年,球差虽然减少了,但是色差依然明显。优点是场曲较少,而且焦点位置在两块透镜的外侧,所以可以用在装有十字分画板的廉价寻星镜上。另外,小型廉价望远镜也有采用这种结构的目镜。
2〉第二代目镜:
①凯尔纳目镜(K式)
K目镜是在1849年作为显微镜用目镜而被公开的。跟第一代目镜相比,K目镜的色差更少,视场角也略宽。曾经被普遍用于望远镜以及显微镜的中低倍率。一个重要的缺点是镜片之间的内反射,随着现代抗反射镀膜的广泛应用,这个缺点逐步得到克服。
②普罗素目镜(PL式)
PL目镜是K目镜的改良版(1860年发明),是由两组完全相同或者稍有不同的消色差胶合透镜组成,特点是畸变小,视场可达42-45度,但是出瞳距离较短,只能达到焦距的70%-80%,因此在短焦时人眼观察起来很不舒服(这一点跟K目镜相同)。由于两个胶合透镜可以完全相同,因此成本较低,广泛应用于各种小型天文望远镜上。是当代依然被广泛使用的少数古典目镜之一。
Or式目镜是德国人于1880年发明的,该目镜由一块三胶合透镜和一块平凸透镜组成,其中三胶合透镜中间的一块为负透镜。阿贝无畸变目镜能够很好地消除球差、色差,还消除了畸变,视场约为40-45度,特别适用于高倍率的观测,如观察行星的表面等。但是,它的缺陷恰恰是短焦时的出瞳距离短,因此实际上在市面上流通的产品很少,似乎还有某些导星镜还在使用Or为目镜进行高倍精密导星。
3〉第三代目镜:
Nagler目镜
从1980年开始销售的Nagler目镜可以说是第三代目镜的代表。它的特点是超大视场角,缺点是比较昂贵。
结论:
二、最低品质要求下限:
也就是说,作为一款能够正规使用的天文望远镜而言所应具备最低限界的品质要求。
①镀膜:
我们使用天文望远镜的意义之一,就是为了能够观看到深空中相对比较暗淡的天体,所以对于天文望远镜而言,光的透过率至关重要。
也许,作为入门级别的产品,(考虑到成本价格)我们并不要求一定要有如同下图般漂亮的膜层:
但是至少每个面都要镀有增透膜(哪怕是低成本的蓝膜),我们来看看下面两款目镜的镀膜,仔细观察的话,你会看到,实际上只有最上的一个面镀有蓝膜,内部的其他面都没有镀膜。
这样节约成本的产品我建议大家不要选购(作为送给孩子的玩具还行,作为想认真观看天体的朋友来说,这样的商品实在难以让人满意)。
作为对比,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两个目镜镀膜,虽然膜色不能说有多高档,但是最起码它们所有的镜片都镀有增透膜。
http://img8.ph.126.net/4wiwM7JHmHj6zb2Kujw88w==/1586392968758400848.jpg
http://img6.ph.126.net/EGisMb7at-8sBak7lSzQqA==/2648116580910987496.jpg
这样的产品才能够满足我们最基本的使用要求。
消除杂光的措施是否到位,也是划分玩具产品和正规望远镜产品的标志之一。
首先,我们来看看接口内侧(参看下图):
可以看到上图中右侧的目镜接口实在是惨不忍睹,虽然照葫芦画瓢地做了消光螺纹(还不如不切削呢,反而更亮了),它怎么可能实现消除内面杂光反射呢?可以想象,用这样的目镜观看月亮,木星等较明亮目标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
另外,在阳台等光害严重的场所观看天体的时候,消光措施不完善的产品,也会给观测天体带来很大困扰。
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首先切削出细密的螺纹,然后再喷上黑色哑光漆(如下图):
实际上,除了接口内侧以外,所有光路上的内壁,都需要做类似的处理。比如说,我们来看看下面两款目镜。稍稍倾斜一下,即可看到内壁上明显强烈的反光。
正面:
反面:
首先看看接口内侧(消光螺纹细密暗哑):
然后,我们拧下接口看看目镜框内壁(依然有细密暗哑的消光螺纹):
不仅如此,从目镜上端也可以看到,即使是像隔圈这样的小零件,都作了细致的消光螺纹处理:
那么,这样的目镜产品,如果我们向内看去,会看到什么呢?
如上。除了一个黑暗的视场环之外,几乎很难看到什么杂光反射,这才是一只天文望远镜目镜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③眼罩:
眼罩,也是目镜上的一个很重要的部件。不仅可以抵挡侧面的杂光晕光,还可以避免眼眶或者额头不小心抵触到冰冷坚硬的目镜框上的不快感。我个人认为,是否安装了眼罩,也应该是区别玩具礼品和正规天文望远镜的标志之一。
过去的老产品,特别是相对便宜的产品,基本都没有安装眼罩(如下图):
但是最近的目镜产品,即使是中低档次的,也大都装了眼罩了(如下图)。如果你戴眼镜观看,那就把眼罩取下来即可(当然了,对于短焦目镜,还是取下眼镜观看比较舒适)。
收藏时:
使用时:
④视场环:
视场环的位置以及状态的正确与否,也是区别一个目镜产品是玩具还是正规天文望远镜目镜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般来说,从接口向内看,我们都可以看到目镜视场环的样子,如下:
1〉内边尖锐有刃口(用手指按压有疼感)。
2〉刚好在目镜的合焦位置上。
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得到一个边缘清晰的视场(见下图):
如果视场环的位置不在目镜合焦位置上,我们得到的视场边缘就会是模糊的。如果视场环刃口太厚,那么我们看到的视场边缘就会有亮边。如果视场环不平整,我们看到的视场边缘就会吭吭哇哇。如下图。
⑤接口:
从目镜接口零件的一些细节上,也是看出一个目镜是正规的天文产品还是玩具类便宜货。
比如说,如下图红色框内所示。正规的目镜产品的接口,都应该有一个槽----防止脱落用的。
在万一锁紧螺钉没有上紧的情况下,也不容易脱落(只要螺钉进入槽内即可挂住)。
而低端不正规的产品上往往是光秃秃的:
另外,接口内侧的消光螺纹,可不是随便胡乱切削出来的,那个螺孔尺寸是个标准值,行业内大家共同遵守的,以便可以连接月光滤镜等辅助备件(见下图):
深圳博冠望远镜咨询qq609064666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