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差不多”的用法
(2011-09-22 17:05:42)
标签:
对外汉语教学“差不多”教育 |
一、“差不多”与“都”的连用
《西门豹》一文中有一句话:“有女孩子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来越少……”
同学们读到这句话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都”表示全部,一个不剩;“差不多”表示没有全部,跟“几乎”近义。两个词连在一起用,不是矛盾的吗?
从逻辑角度看,这个句子属于病句之列,它违反了逻辑思维规律之一──矛盾律。有女孩的人家全部逃走和有女孩的人家没有全部逃走两种情况不能同时存在。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强调某一部分,往往采用这种“矛盾”句子来表述,就听话的人来说并不感到含糊。
鲁迅先生在小说《阿Q正传》里,就有“……所有和阿Q玩笑的人们,几乎全知道他有这一种精神上的胜利法……”;作家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里面也有“……差不多都没有那些闲情到三仙姑那里去了”的说法。这些类似矛盾的表达方法,约定俗成,已被人们理解接受。它起到了强调句中某一部分,突出其表达效果的作用。
所以说,“差不多”“都”可以连在一起用。文章开头句子意在说明:有女孩儿的人家为了躲避巫婆为河伯娶媳妇的灾难,逃得剩不下几家了。
二、将“差不多”与“大概”混用
误(1) 我现在正为爸爸妈妈去中国旅行作准备,他们差不多五月到北京。
副词“差不多”表示“相差很少”“接近”的意思时,是对已存在的事实或已发生的情况加以估计。如“现在差不多两点了”“他们在路上走了差不多一个月”,分别说明“现在”的时刻接近“两点”,“他们”在路途中花费的时间接近“一个月”。但它不能用于对尚未发生的即将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估计。如不能说“我差不多下星期回上海”。误(l)的“五月到北京”指的是将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因此不能用“差不多”来表达。根据句意,可将“差不多”改为“大概”:
我现在正为爸爸妈妈去中国旅行作准备,他们大概五月到北京。
三、误将“差不多”用在含有“不”的成分之前
误(2) 下午我在教室学习,差不多不在宿舍。
“差不多”可以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作状语,有时它后边还要有某些其他副词(如表示范围或程度的)相配合,句意才表达得完满,如“这几个韩国学生差不多都有《韩中词典》”“星期二他差不多总在办公室”“树上的叶子差不多都黄了”等等。但“差不多”一般不用于以“不”构成的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形式前边。不能说“老刘差不多不抽烟”“山区的交通差不多不方便”。误(2)中的“不在”是动词“在”的否定形式,在它前边用上“差不多”作为修饰成分不妥。“不在宿舍”指的是一种经常性的情况。据此应将“差不多”改为表示这种情况的形容词“一般”:
下午我在教室学习,一般不在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