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响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几大因素

(2011-09-16 10:47:46)
标签:

汉语学习

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

教学环境

语言习得机制

教育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推动了汉语教学的繁荣发展。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有3千万汉语学习者,每年来华学汉语的学习者将近8万人。全国有200多所大学,120多所中学开设汉语课。
  然而,学好一门外语,特别是汉语,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学好汉语,首先要了解哪些因素有利于汉语学习,哪些因素不利于汉语学习。有些因素是可以改变的,有些因素是无法改变的。要学好汉语就要趋利避害,择其善而从之。影响汉语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


  1.影响汉语学习的外在因素
  所谓“外在因素”是指汉语学习发生的环境。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发生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二是语言输入环境。
  “社会环境”指汉语学习发生的自然环境和教学环境;
  “语言输入环境”指学习者语言输入获得方式的环境,交互式的输入环境还是非交互式的输入环境。
  这些环境将对汉语学习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环境:在中国学习汉语,汉语是中国人的交际语言。在韩国学习汉语,汉语不是韩国人的交际语言,而是作为外语;这两种环境学习汉语的效果是不同的;到中国学汉语,这种环境更有利于汉语学习。
  (2)教学环境:“隔离式”(segregation)教学,汉语作为学习的语言,也作为教学的语言;学习者和大多数人是分开教学。如,北语的课堂教学。
  “沉浸式”(immersion)教学,双语教师用汉语进行教学;
  “半沉浸式”(submersion)教学,教师用学习者的母语教学。
  教学环境的差别,汉语学习的效果和水平会有很大的差别。
  (3)交互式与非交互式语言输入环境对汉语学习的影响
  交互式汉语输入环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交际环境,可理解言语输入,有助于汉语学习;非交互式汉语输入环境,教师与学习者之间没有互动环境,不利于学习者汉语学习。


  2.影响汉语学习的内在因素
  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固然重要,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与学习者个体相关的内在因素。与汉语学习者相关的内在因素包括:语言习得机制、个体因素、情感因素、学习策略等。
  (1)关于“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有学者认为,儿童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母语的语言能力,过了关键期之后,就很难获得这种语言能力。原因是儿童的大脑具有与生惧来的“习得机制”,这种机制可以使所有正常儿童获得母语的语言能力。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已经过了关键期,语言习得机制不再起作用。所以,大多数成人学习第二语言,不可能获得母语使用者那样的语言能力。因此,成人学习第二语言要面对许多困难。据专家估计,只有5%的成人可以激活语言习得机制,获得母语使用者那样的语言能力。
  这种习得机制是无法改变的,因此,成人学习汉语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对汉语水平提高不能有太高的期望值。不能期望通过某种捷径,一夜之间就获得汉语母语使用者那样的语言能力。
  (2)个体因素―――年龄问题
  通常,大家认为,儿童学习汉语优于成年人。事实上,问题并非这们简单。有研究表明,在最初阶段汉语学习的速度上,成人比儿童具有明显的优势。成人认知发展水平比较高,已经具有一种以上语言学习的经验。这些因素使成人在最初的汉语学习好于儿童;但是,从汉语学习达到的最终水平看,儿童与成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儿童可以达到接近母语使用者水平的语言能力,而成人却很少能够达到这个水平。因为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机制不同于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机制。
  (3)情感因素
  汉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目的语)及目的语社团的态度、汉语学习的动机、文化适应程度、情感状态等因素。这些因素对汉语学习成败具有直接的影响。
  1)关于学习目的语的态度
  有研究表明,一般说来,学习者对所学语言以及所学语言的社团具有好感,具有积极的态度,对目的语学习有利;对目的语及目的语社团反感或仇视,对目的语学习不利。
  2)关于学习动机
  通常,学者们将学习目的语的动机分为两类:即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合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喜欢并欣赏目的语及目的文化,甚至希望自己成为目的语社团的一员;工具型动机,指学习者把学习目的语作为一种工具,比如,学习汉语是为了和中国人作生意,或者为了在中国找一份工作等。
  有学者认为,融合型动机比工具型动机更有助于目的语学习。
  3)对目的语社团文化的适应程度
  “文化适应”是指学习者逐渐适应新文化的过程。有学者认为,文化适应是第二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适应的程度制约这第二语言获得的程度。文化适应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学习者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
  所谓“社会距离”是指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相互接触的程度。对目的语社团持肯定态度,社会距离较小;持否定态度,社会距离较大。
  所谓“心理距离”指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由于情感因素造成的距离。这种距离表现在:A.语言休克(language shock),B.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C.学习动机,D.自我疆界(ego boundaries)。
  如果学习者远离目的语社团,获得的语言输入就少;心理距离越大,将无法将获得的语言输入内化。
  总之,上述因素是影响汉语学习的主要因素,要想学好汉语,必须克服那些不利因素,充分利用那些有利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快的提高汉语水平,尽快掌握汉语交际的工具。

 

 

对外汉语教师

 

怎样处理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囧”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