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精要 |
《从优秀到卓越》精要摘录
战略本身并不能将实现跨越的公司与对照公司区分开来。很多时间,两者在“做什么”上观点是一致的。
一家优秀公司想要变得卓越,需要具备以下七个要素:
1、 第5级经理人
谦逊+意志=第5级经理人,具体地说,第5级经理人有两个方面的特征:谦逊的性格和坚定的意志。
一方面,他表现出令人折服的谦虚,从不自吹自擂。他行事从容冷静,主要依靠崇高的标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为了使公司走向卓越,他甘愿做任何事情;不管面对多大困难,他都勇往直前!
第5级经理人在一切都很顺利时,向窗外看,把功劳归于别的因素;在事情进行的不顺利时,他们会向镜子里看,责备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
2、 先人后事
实现跨越公司的领导,他们首先请进合适的人选,请出不合适的人选(合适的上车,不合适的下车),并让合适的人选各就其位---然后再考虑下一步该怎么走!
在用人严格要求,有3个基本原则:①宁缺毋滥。不确定是否合适,就保持观望态度;②一旦发觉换人之举势在必行,就要当机立断(不然对同事、对他自己都是一种不公平)③将杰出人才用于抓住天赐良机,以图发展,而不是解决你的最大难题!
实现跨越公司的管理队伍是有这样的人员组成的:他们在寻找最佳方案上,会争吵不休,但是一旦做出决定,就会执行无误,毫不计较个人得失!
“先人后事”原则的一个具体体现就是,最重要的是付酬给谁,而不在于支付多少!实现跨越公司很重视员工的酬劳激励,但是这种激励不是为了让不合适的雇员做出正确的举动,而是要让合适的雇员能上车并保证他们留在车上!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合适的雇员不会计较酬劳的多少,只要认定是对的,他们就会全力以赴!
3、 直面残酷的现实(但决不失去信念)
花大力气激励人,基本上是在浪费时间!如果你有合适的人在车上,他们会自我激励!关键是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而最令人泄气的事情,就是忽视残酷的现实!那么,这就需要你在公司里营造一种能弄清事情真相的良好氛围!
如何营造这种氛围呢?四点建议:
①
要将公司领导得出色,不是意味着要从答案开始,让员工跟着你走;而是要从问题开始,多提些问题来帮助自己更好地把握情况。
②
卓越公司的领导者让合适的人才上车,他自己扮演了一个苏格拉底式的调停者角色,公司是在“争吵和战斗中前进”,在争吵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③
进行没有指责的事后分析时,你就可以营造一个事实可以被倾听的氛围。如果你有合适的人和你“同舟共济”,就无需去指责,只需去理解和学习。
④
很少有公司是因为缺乏信息而垮台的,关键不在于更好的信息,而在于把不易觉察的信息转化成不可忽略的信息,并形成一个注重事实的氛围!
领导不是始于远见卓识,而是始于让人面对残酷的现实,并积极采取行动!所有实现跨越的公司都是通过面对残酷的现实为起点,从而走向卓越的!
走向成功的一个关键心理秘诀就是:坚持你一定会成功的信念,不论困难有多大;同时,要面对现实中最残忍的事实!(醒醒吧,我们不会在圣诞节前出去…)
4、 刺猬理念(三环内部的简化)
刺猬理念要求,不仅仅是发展实力和竞争力,而且是要明白你的组织在哪方面真正有潜能成为最优秀的,并且要持之以恒,才是通向卓越的唯一途径!
刺猬理念的三方面是:①你能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②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③你对什么充满热情。获得刺猬理念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一般需要4年时间!
实现跨越公司更像是刺猬---简单而不引人注目,只知道“一件大事”,并且坚持不懈;而对照公司更像是狐狸---狡猾而诡诈的动物,知道很多事情,但是缺乏一致性。
5、 训练有素的文化
每个人都想成为最好的,但是大多数人缺乏纪律,不了解自己,不清楚自己最大优势是什么,凭借什么把潜力变成现实!组织也一样!成为卓越公司的关键不在于令人赞赏的新策略,而在于彻底下定决心,严格管理,紧抓不放,不能靠小聪明!需要在公司内部建立一种持久的训练有素的文化!
组织越是按照三环理论严格规范,公司发展和取得成就的机会就越多。实际上,一个卓越的公司更容易毁于机会太多而不是太少。问题不在于创造机会,而在于选择机会。
列出不能做的事项比列出打算做的事项更重要!
6、 技术加速器
实现跨越的公司,精心挑选那些直接服务于公司刺猬理念的技术,成为应用这些技术的先驱。他们把技术当成发展势头的推动力,而不是创造者!
技术本身绝不是公司卓越或者衰落的主要根源,但是一个公司不能在技术落后的状态下还希望成为卓越的公司!
7、 飞轮和厄运之轮
从优秀公司到卓越公司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这里没有决定性的行为,没有雄伟的规划,没有一了百了的创新,没有一个幸运的突变,更没有瞬间的奇迹!只有一个行动接着一个行动,一个决策接着一个决策------就像转动巨型飞轮一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很艰难地、同时也坚持不懈地朝向同一个方向,一圈一圈地转动飞轮------最终实现突破。
对照公司遵循着一个截然不同的模式,即厄运之轮。它们不仅不通过飞轮逐圈转动来积累动量,反而设法略过积累阶段直接跳跃到突破阶段。当他们面对令人失望的结果时,他们又摇摆不定、翻来覆去地改变飞轮转动的方向(不断改变公司发展方向)!
备注:这本书的很多观点跟我们以前经常从报纸杂志上看到的不一样,这本书的观点应该说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很经典的实在经验!很多公司的成功不再像之前看的那样神奇、神秘,而是实实在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