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图形之间的等量代换。
2、进一步感知面积守恒。
3、发展幼儿的观察、辨别、推理的能力。
http://s8/small/8b4f58d7hafa3d564b1a7&690
http://s10/small/8b4f58d7hafa3f5388a09&690
老师的话:
守恒观念是幼儿数学概念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因为各种最基本的推理形式都是建立在量的不变性的原理基础上的。
幼儿数学大纲中指出。 6 —— 7 岁幼儿可以通过等分活动初步理解面积守恒。
皮亚杰认为,数学是一种关系,它不存在于具体的物体之中。儿童获得数理知识,不是从客体本身而是通过摆弄它们和内心组织自己的动作,因此真正理解数意味着儿童通过自己的动作发展和能动的建立关系。数学首先,最重要的是作用于物体的动作,因此操作实物对幼儿学习数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动脑、动手活动,使自身动作与所学知识协调,从而获得知识。
爸爸妈妈可能会想如何教孩子学习面积守恒?答案就是我们要通过各种操作活动,让孩子积累有关面积守恒的感性经验,同时促进孩子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发展。
今天在课堂上开始时我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在面积守恒方面的思维受知觉的支配,处在直觉思维水平上,他们判断受直觉思维的限制,不能在心理上逆转对物体的动作,不能理解面积之间的逻辑关系,还不能真正达到面积守恒。而通过操作活动,老师发现这中情况明显减少。由此可以说明,通过今天操作活动,能够使孩子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有所提高,能理解一定的面积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认为本班幼儿已在面积守恒方面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操作过程中,幼儿利用材料进行动手操作来主动探索和发现面积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中动作是基础,操作材料是媒介,主动探索是方式,面积之间的逻辑关系则是认知的对象。在操作过程中,孩子的动作从最初的随意摆弄到有序的操作,从不断的成功和失败中逐步分析出面积的本质特性,舍弃非本质特性,抽象出面积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将它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使知识得到内化,使他们面积守恒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http://s12/small/8b4f58d7hafa41e229d5b&690
一个大三角形可以换4个小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2个小三角形/一个正方形+2个小三角形/2个三角形
http://s11/small/8b4f58d7hafb042d8743a&690
直角梯形怎么换?
http://s15/small/8b4f58d7hafb03d20c07e&690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怎么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