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足石刻重庆莫高窟徐翀摄影“三教”合一 |
分类: 新疆四川青海甘肃 |
我们国家是一个石窟大国,世界有名的八大石窟中有五个在中国。
但是大家一般记住的只是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以及大同的云冈石窟。

其实还有一个就是中国第二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庆大足石刻。

分析大足石刻知名度比不上其他四大石窟的原因,可能有这么几个:

第一、时间比较晚。甘肃敦煌莫高窟开凿于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开凿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年至417年),而大足石刻开凿于晚唐景福至南宋淳佑年间(公元892年至1252年)。

第二、相比而言,大足石刻地处重庆的深山老林,直到改革开放、通了公路后,才渐渐被人了解。

第三、在中国石窟序列中,敦煌、云冈、龙门等都称石窟,唯大足称石刻。对于石刻的理解,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石碑和石壁上刻的文字。在英文中,石刻和石窟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单词。

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国,掀起了魏晋至盛唐时期的两次造像高峰,才有了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的成就。但是到了公元8世纪中叶,全国各地的造像活动戛然而止。

而当时的大足地区因为相对闭塞,政治经济文化相对稳定,又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所以还在闭门造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反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400余年。

无意中,大足石刻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石窟艺术的最后一座丰碑。

由于时代不同,也由于人文、地理环境的不同,作为晚期石窟艺术,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在题材选择、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审美情趣等方面都有所突破,特别是出现了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造像以及鲜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