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石海峡大桥是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悬索桥,主桥全长3911米,跨越了神户和淡路岛之间的明石海峡。

关于明石海峡大桥,总结了一下,觉得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与一位老人的固执有关。1955年5月一艘名叫“紫云丸号”轮渡与另一艘货轮发生严重碰撞,致使168名乘客死亡,数十人受伤。

在这次事故中,神户61岁的加藤托本失去了他唯一的儿子。加藤托本与其他事故受害者家属的赔偿要求不同,他只要求日本政府在神户和日本四岛之间建起一座桥梁,以避免今后类似悲剧的发生。

这个要求,对当时的日本政府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明石海峡的平均深度为110米,中心最深处则为160米,终年水流湍急,再加上这里是时速290公里的台风走廊,还有一个更大的困难是,这里地处主要地震带的中心。

不过,加藤托本根本听不进任何解释,他认为,只要政府以人为本,下定决心,就一定能攻克不利于建桥的各种困难!之后,加藤每半个月都要去东京一次,反复向日本政府递交申请书,并且不断给当时的日本天皇和正副首相写信。

坚持了四年以后,日本政府被加藤的“固执”感动了,再加上此时四岛的居民要求建桥的声音越来越高,于是在1960年3月下定决心建桥。同时,应加藤的要求,政府向已经是65岁的他写了一定建造大桥的承诺保证书,首相亲笔在上面签字。

3年后,加藤托逝世。1988年5月,明石海峡大桥正式开建。1996年9月18日,明石海峡大桥正式合拢,这天距离“紫云丸号”失事整整41年。

在当天的合拢仪式上,大桥的总设计师北川臣说了这么一句话:这是为完成一个老人的无私心愿而建起的一座前所未有的丰碑!

第二、明石海峡大桥确实是人类创造的一个奇迹。这座三跨两铰加劲桁梁式悬索桥,不仅造型逶迤雄伟,主桥全长3911米,主跨1991米,还同时解决了抗震抗台风的难题。大桥强度按1/150的频率,承受8.5级强烈地震和抗150年一遇的80m/s的暴风设计,大桥的两条主钢缆直径1.122米,比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还粗。

而实践中,明石海峡大桥经受住了神户大地震的考验,至今仍屹立不倒。

第三、明石海峡大桥可谓设计眼光超前,桥上当时就考虑了观光通道,现在买一张门票,游客就可以乘电梯上去实地参观。

中间一段,居然还设计了一块现在很流行的透明玻璃地面,站在玻璃上,可以看到脚下面喘急的海水急逝而过。

另外,明石海峡大桥的旁边,一栋名叫移情阁的别墅,里面建有孙中山纪念馆。

1913年3月14日孙中山先生应邀拜访神户,并在此接受神户华侨、商人以及日本友人的欢迎餐会,别墅从此与孙中山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2年9月,为纪念中日恢复邦交十周年,与孙中山先生有着特殊情谊的吴氏家人将此楼捐赠于神户市所在的兵库县,而兵库县方面则作为与广东结为友好省县之纪念项目,将此修复,开设了孙中山纪念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