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个直辖市,但是外地人一般很少有去过天津的。可能是距首都太近的原因,许多人旅游都直奔北京,错过了这座有着“渤海明珠”之称的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

大多数人对于天津的了解,也是停留在劝业场、狗不理、大麻花或者是天津相声里。

了解多一点的可能会知道袁世凯练兵的小站和周总理就读的南开中学。

再与时俱进一点的,就会联想到滨海新区的大爆炸、空客A320系列飞机的总装线,以及由荷兰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滨海新区图书馆。

刚到天津,感觉中与一般的北方城市差不多。一直到第三天晚上汽车经过天津之眼一带,只见一栋栋摩天大楼迎面而来,一条条商业街上霓虹闪烁、游人如织,街道和大桥是沿着错综复杂的河道而建。

在转悠中,我们体验到了分不清东西南北的天津和没有一栋正南朝向房子的天津。

到了天津,才知道有一条更好更快了解天津的捷径,那就是走进正在全力打造之中的特色街区。

由于历史的原因,20世纪初的天津,曾经有8个国家在此设立了租界。

洋人们不仅在这里建造了不少欧式风格的建筑,供自己办公和居住,还对环境与街道进行了勘测和规划。比如利用海河清淤的废土垫平沼泽洼地,比如修建了排水系统,比如建立了欧洲风格的城市广场,比如引入了俱乐部、花园、菜市和警察局。

天津城里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当年的洋楼、街道和遗址。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五大道和意式风情区了。虽然到现在我还不完全清楚这两者的区别,但听说五大道是原来的英租界,意式风情区是原来的意租界,两者相隔着海河,两者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

意大利风情区现存百年历史的欧洲建筑近200余栋,号称是意大利本土以外最大的意式风格建筑群。

区内还有一大批名人的故居,比如梁启超、曹禺、曹锟、袁世凯、曾国藩、冯国璋、李叔同、黎元洪等都曾经在这里居住。

冯国璋与袁世凯的住宅不仅相邻还都面向海河而建,特别是袁世凯的住宅有所谓“稳身处”与“脱身处”。“隐身处”是在二楼右侧有个小门,门内建钢筋混凝土楼梯,铁栏杆,可上至楼顶间,下至
地下室、如果关上小门便找不到上下楼的去处。“脱身处”是在三楼凉亭设有铁楼梯,直通后花园余门,由此可脱身逃走。

梁启超故居,里面的书斋取名“饮冰室”。梁启超在此撰写了《中国历史研究法》、《清代学术概论》等颇具影响的著作,前后居住了15年,直至病逝。

张学良故居博物馆又名少帅府,坐落于原法租界32号路(今和平区赤峰道78号),是张学良在天津时的居所。算一下年份,其实就是风流少帅勾搭上16岁少女赵四小姐的那个时间段。在这个居所里,似乎让人领悟:只要坚持,小三的一生也可以成为传奇。

瓷房子,天津市的地标建筑,位于原法租界。从2002年9月开始,先后用7亿多片古瓷片、13000多个古瓷瓶和4000多个古瓷盘碗对一座法式小楼进行了装饰改造。2010年与巴黎卢浮宫,美国丹佛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等顶级博物馆一同被评为全球十五大设计独特博物馆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