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修建并使用过的宫殿,距今巳有近400年的历史。

在全国现存宫殿建筑群中,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仅次于北京故宫居全国第二位。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的发祥重地,也是清统一中国后东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

依建筑时间和布局,沈阳故宫的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东路、中路、西路。

东路是皇帝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也是满族八旗制度的原始状态。主要建筑是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从建筑形态来看,大政殿和分两边八字形排开的10座亭子,实际上还是摆脱不了少数民族帐篷的模样,11座亭子,就如同11座固定的帐篷。看来,努尔哈赤统帅的游牧民族就是从这里开始向内陆文化靠拢的。

有一个不解的地方,那就是为什么要建11座亭子呢?大政殿是皇帝办公的场所,八个亭子是八个旗值班的地方,为什么要多余两个亭子呢?原来,皇帝公事私事繁忙,不可能天天值班,所以平时就由左右翼王代为值班,左右翼王是分别掌管军事和民事的两大机构。

还有一个奇特之处,那就是满族人生活在寒冷的北方,所以每个亭内都设有火炕,皇帝和八旗大臣都在炕上办公,充分体现了满族人的生活习俗。

中路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地方。有三处地方值得特别一提:

第一是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是清太宗皇太极举行日常朝会的地方。1635年,皇太极在这里下令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这里登基称帝,上尊号“宽温仁圣”,将国号“金”改为“清”,年号“天聪”改为“崇德”。
历经十二帝,统治全国268年的大清朝就是从这里开始起步。

第二是清宁宫,皇太极和皇后的寝宫,帝后的卧室也是火炕。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在暖阁内驾崩,终年52岁,后葬于沈阳昭陵,即北陵。

第三是清宁宫前的永福宫,虽然序列次西宫,但却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庄文皇后——庄妃当时居住的地方、虽然有下嫁多尔衮的传说。但儿子福林继位为顺治帝,并在多尔衮的辅助下迁都北京。顺治死后,8岁的孙子康熙帝即位。孝庄太后尽力教养幼主,一举粉碎了妄图篡夺皇权的鳌拜集团,夺回了政权。

西路建筑主要是戏台、嘉荫堂、文溯阁等。其中文溯阁是《四库全书》全国仅有的七座藏书阁之一。

纵观沈阳故宫,建筑布局与内部装饰的精美程度与北京故宫不是一个等级,但是大清皇朝从这里起步,女真部落从这里入关,而且一个仅几十万人的小部落一举征服了当时人口是自己两三百倍的世界第一大王朝,不能不说是创造了一个人类文明史上的传奇和神话。











皇太极在此暖阁内驾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