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在细雨蒙蒙中来到了“天涯海角”,在这个被称为天地之尽头的地方,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放眼整个景区,那真可谓摩肩接踵、人山人海。

虽然没有阳光,虽然没有蓝天,虽然没有晴空,但是烟波依然浩瀚、船影依然闪烁、椰林依然婆娑、奇石依然林立,这个中国最南部的“天之边缘,海之尽头”,还是那样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美丽浪漫。

“天涯海角”在中文里的意思是世界的尽头,代表着最遥远的地方,所以这里曾经被帝王当做“叛民”、“逆官”犯人的流放之地,其中有不少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唐代宰相李德裕、宋代名臣李纲、赵鼎、李光、胡铨等,苏东坡也是。

但是随着日月轮回、星转斗移,现在的“天涯海角”却成为了见证唯美爱情的圣地,代表着美丽、浪漫和海誓山盟。

去年十月,围绕全国“坑爹景点”的评选,“天涯海角”的“石头说”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但是,在我的感觉中,“天涯海角”应该还是一个不错的景点,首先,这里不仅仅是几块石头;其次,这几块石头还真的值得一看:

“天涯”是清代雍正年间,崖州(也就是今天的三亚)知府程哲镌刻,相传它是南海上亿年“石祖”,被派镇守南海,祈求南海风平浪静,保佑众生四季平安,所以被称为“平安石”。

“海角”是1938年作为指挥海南岛抗战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琼崖守备司令王毅题写,意欲与日本侵略者背水一战、绝处逢生。经过艰苦的七年抗战,1945年王毅作为海南岛的受降将军接受了日本的投降,所以被称为“幸运石”。

“南天一柱”是清代宣统年间崖州知州范云梯所书,也是1986版两圆人民币的背面图案,所以被称为“财富石”。

“海判南天”是清康熙在1708—1718年间,进行天文大地测量,绘制《皇舆全览图》时641个实测点之一,是康熙天文大地测量的重要遗迹。

还有被称为“进步石”的多层次礁石群和被称为“爱情石”的“日”、“月”双礁,以及郭沫若题写的“天涯海角游览区”。

说来奇怪,三亚乃至整个海南岛,沙滩美景多了去,但是唯一有大礁石的,就只是“天涯海角”一处,怪不得苏东坡曾经这样评价:“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

与其他地方千篇一律的海景不同,“天涯海角”的景色似乎更加立体、更加多元化,更加与人文情感相融合。

“天涯藐藐,地角悠悠”,当你漫步于海天之间,耳边是惊涛拍浪,眼前是奇石磊磊,仿佛凝固了天地日月的轮回,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变迁,心中不由感慨人世间的“海誓山盟”和“地老天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