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海宁盐官是著名的观潮胜地,天下闻名的钱塘江涌潮就是在是个喇叭口状的海湾里形成,然后浩浩荡荡一路直扑杭州。
查了一下,在22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这里就利用钱塘江通海的便利来生产食盐,为了加强管理,这里设置了专管盐务的官员,后来这个“盐官”的官名演变成了地名。
盐官是一座千年古城,除了“天下奇观海宁潮”以外,另一段关于乾隆皇帝的身世之迷更是让这里充满了传奇的色彩。
在民间传说中,乾隆皇帝实际上是大学士陈世倌的儿子。在盐官,陈家可谓声势显赫,在清朝出过有三位宰相——顺治朝大学士陈之遴、康熙朝大学士陈元龙、雍正朝大学士陈世倌,有着“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誉。
陈家老宅的大门朝北开,以表示对朝廷的忠心。
传说陈世倌与雍亲王(后来的雍正皇帝)一家常有来往,那一年雍亲王和陈阁老于同月同日分别生了个孩子,雍亲王就让陈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可是抱出来时男孩竟变成了个女孩,陈阁老意识到此事性命攸关,不敢作声,那换入宫中的男孩,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本来只是一种传说,但是从晚清天嘏写了一本《满清外史》开始,蔡东藩的《清史演义》、许啸天的《清宫十三朝演义》、金庸的《书剑恩仇录》,都把这件事添油加醋,说的活灵活现。
而在真正的史料记载中,乾隆皇帝六次南巡,竟然有四次就住在陈家!据说乾隆皇帝在陈家亲笔题写了两块堂匾,一块是“爱日堂”,一块是“春晖堂”。 “爱日”指儿子孝顺父母,对与父母相聚的每一日都倍感珍惜和眷恋;而“春晖”则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名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儿子对于母亲的感恩。这两块匾额的内容也确实令人浮想联翩,如果与陈家没有血缘关系,乾隆皇帝为什么要这样题匾呢?
盐官古镇不仅蕴藏着千年文化历史,还是一个充满情趣的水乡小镇,小桥、流水、人家凸显了杭嘉湖平原特有的风情。
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廊桥、茶楼、商铺、民居让你体会到古镇浓浓的民俗风情;陈阁老宅、国棋圣院、杨兵部宅、郑晓沧故居让你看到了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实古镇还是一个吃货的世界,闷缸蹄髈、海宁缸肉、手工豆腐花、定胜糕、宴球、八宝鸭、李卫堰兢糕、臭豆腐都是这里的特产,据说上了《舌尖上的中国》的海宁缸肉还是杭州“东坡肉”的前辈,是苏东坡吃了海宁缸肉后,再改良开发出了那道杭州名菜“东坡肉”。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