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一趟五台山,长了许多知识,以前一直以为五台山就是一座山,与其他的名山差不多:山上有一座庙,然后周围再有一些相关的历史人文景点。

然而,真正的五台山在我的想象之外:五台山竟然是这么大的一个地理范围,五台山竟然是坐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的总称,纵长100公里,方圆250公里,由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大主峰环抱而成。

五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在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另三座是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的排名中,五台山居于首位。五台山还与尼泊尔的蓝比尼花园、印度的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伽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

要在短时间内了解五台山非常难,我的体会是可以先从三段故事着手:

第一段故事与两位印度高僧有关,相传佛教在东汉传入五台山,与两位白马寺来的的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有关。永平十一年,两位高僧从洛阳来到这里,认定这里是文殊菩萨的住处,但是当地是道教的传统领地,经历约期焚经后,两位高僧获得了胜利,于是建起了五台山的第一座寺庙——大孚灵鹫寺(显通寺的前身),从那时起,五台山开始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五台山的显通寺与洛阳的白马寺也一同被尊为中国最早的寺院。

第二段故事与东海龙王有关,说五台山的五个台,是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借来的,因为当地久旱无雨,文殊菩萨化身为化缘和尚向龙王借宝,小气的龙王把他以为常人一定搬不动的
“歇龙石”答应了,结果,西游记里孙悟空借定海神针的那一幕又一次奇迹般的出现了,“歇龙石”被文殊菩萨变小后搬到了五台山,从此整个山区就清泉潺潺、气候凉爽。故事到这里还没有完,原来“歇龙石”是供龙王的五位龙子休息的地方,龙子回来后没地方休息当然生气,然后跑到五台山来闹事,结果被文殊菩萨一一收服,留在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弟子各自分管其中的一个台顶。

第三段故事与一部经书有关,其实五台山被视为文殊菩萨的专用道场,是根据《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而来,经中所描述的文殊菩萨的住处是:“我灭度后,于此南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中国古时就称震那国,中国在佛经中的地理位置就是南赡部洲,而且五台山的五台犹如五顶,这么多的巧合,这么多的相似之处,文殊菩萨不住五台山还能住哪里?所以,五台山被视为佛教圣地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另外,五台山还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和谐共处的佛教道场,五台山的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两种,青庙为和尚庙,僧侣大都为汉族,黄庙为喇嘛庙,僧侣以藏族为主也有汉族,属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派。五台山现有黄庙8处,即菩萨顶、罗睺寺、广仁寺、万佛阁、镇海寺、广化寺、观音洞、上善财洞。

第二、五台山的五座主峰顶上各建有一座寺院,供奉不同化身的文殊菩萨:东台顶是聪明文殊菩萨、西台顶是狮子吼文殊菩萨、南台顶的智慧文殊菩萨、北台顶的无垢文殊菩萨、中台顶的孺童文殊菩萨,五个台分别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

第三、五台山现有比较完整的寺院95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全国重点寺院11处。这么多的寺庙相信没有一个人能全部祭拜过来,所以,五台山也有很人性化的安排,那就是在山脚下最中心的位置建了一座五爷庙。

五爷庙里主要供奉的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也就是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在里面,被文殊菩萨收伏后分管五个台顶的龙王太子们被一一请了下来,集中在这里供信众祭拜,你进了五爷庙就相当于到过了五台山五个台顶的庙,你拜过了这里的文殊菩萨,就相当于拜过了五台山五个台顶的文殊菩萨。

当然,北台顶上专管播雨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五龙王是这里香火最盛的头号明星,为了照顾到五龙王喜欢热闹的脾性,老百姓硬是在龙王殿的正对面搭起了戏台,硬是在佛菩萨超尘脱俗的世界里唱起了戏!

最后,到了五台山,还要说一说在这里剃度出家的顺治皇帝,不管这段传说是真是假,反正这一段皇帝爱上艳艳风尘董小宛的传说,使严肃的佛教圣地与香艳的秦淮八艳挂上了钩,增添了几分对于缠绵凄婉爱情的想象。

文殊殿前石碑坊上的“五台圣境”,是康熙皇帝亲笔题写。
再有,就是五台山台顶上的气温真的很低,感觉中要比山下低上个5-6度,山上山下恍若二个季节.











青庙的叫法源自于僧人们青灰色的服装






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曾经题词: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