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霞古道:撒满诗文的兵家必争之地

标签:
仙霞岭仙霞古道雄关浙江衢州马行天下旅游摄影旅游 |
分类: 浙江 |
被称为“浙江诸山之祖”的仙霞岭海拔1413米,系钱塘江、瓯江、闽江水系分水岭,公元878年,黄巢起义军为避唐军主力,自仙霞岭“刊山伐道七百里直趋建州”,后又在古道上设关四重,史称“仙霞古道雄关”,仙霞关为浙闽赣三省要冲,被称为“东南钥匙、八闽咽喉”,与剑门、居庸、辰笼合称“四大名关”。
仙霞古道的开辟与军事相关,在历史上,这条古道是兵家必争之地,两千多年来,战火连绵:汉武帝、黄巢起义军、郑成功、石达开、李世贤、北伐军、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军挺进师都曾经在这里展开了艰苦卓绝战争。中国军队在仙霞岭上还与日军侵略军血战10昼夜,歼敌逾千。
仙霞古道又是一条撒满诗文、词赋的古道,唐朝张九龄、白居易,宋朝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黄公度、陆游、朱熹、杨万里,明、清两代的刘伯温、徐渭、徐霞客、李渔、朱彝尊、洪昇、查慎行、杭世骏、袁牧、林则徐等文人墨客,都走过这条古道并留下了诗文或者词赋。
仙霞岭是仙霞山脉的主峰,仙霞岭五步一湾,三步一岩,山中有山,绝壁千层。在长10公里的攀山路上,随山势而辟的古道最狭处不到1米,仅能一马通行。古道中建有4道仙霞雄关,每一关建在两山陡壁之隘口,就像万里长城的一段,城墙足有5米厚,通道中间有两道石门,遇有敌情,石门一封,插翅难飞,仙霞关筑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