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下“文化”的洛阳“水席”

标签:
洛阳水席牡丹燕菜真不同饭店徐翀摄影 |
分类: 河南河北天津 |
洛阳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第一次到洛阳的人,肯定会在人的推荐下,去见识一下号称天下第一宴,而且只有洛阳才有的“水席”。
名扬天下的洛阳宫廷水席,名头确实不小,是中国迄今所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筳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一道道汤水之间,饱含着洛阳千年传承下来的饮食文化, "水席"就是洛阳的饮食文化的代表。
牡丹燕菜
料子凤翅
油炒八宝饭
所谓的"水席"说透了就是开始于隋唐时期,由僧尼们潜心研制精美的素食斋饭,在唐代武则天时这素食斋饭的制作方法被带入宫中,传播到上流社会,经过改进加工,配上山珍海味,开始登上宫廷和官场的大雅之堂。后来普通百姓又把这种汤菜搬回到民间,这就是洛阳水席的起源和雏形。
严格地说来,洛阳“水席”其实吃的是一种文化,吃的是一种仪式感:第一、全部菜肴以汤水见长,几乎都是汤汤水水;第二上菜的程序是一道一道的上,吃一道换一道,整个上菜的过程象流水一般,故名“水席”。
洛阳水席全席有二十四道菜,即八个冷盘、四个大件、四个压桌菜。其上菜有严格的顺序:
先摆四荤四素八凉菜,接着上四个大菜,每上一个大菜,带两个中菜,名曰“带子上朝”。第四个大菜上甜菜甜汤,后上主食,接着四个压桌菜,最后送上一道“送客汤”。二十四道菜有荤有素、有冷有热、有汤有水、而且包含了酸甜苦辣。
洛阳水席中最著名的头道热菜是洛阳燕菜,不但独具风味而且还有很有意思的传说。相传,武则天居洛阳时,菜地里长出一个巨大的萝卜,菜农认为是神奇之物,献给女皇武则天。整天山珍海味吃烦了的武则天要求御膳房用这个萝卜做一个菜出来,御厨师想来想去,把它切成丝然后一次又一次地配以鲜汤熬煮,女皇吃后,甚感鲜美,大有燕窝风味,赞不绝口,赐名"燕菜"。197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加拿大总理来洛阳参观,一连要了两道"燕菜",因菜中雕有牡丹花,周总理改称为"牡丹燕菜",从此,"洛阳燕菜"改称"牡丹燕菜"誉满中外。
我们去的是位于洛阳市老城区的真不同饭店,是一家号称天下第一宴的老字号,饭店一共五层,一楼最大众,越往上越贵,我们订餐的是三楼,价格已经不低。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洛阳水席当然名不虚传,但是从味道来说,我感觉到实在可以用不敢恭维来形容,杂乱无章、色、香、味、型俱不佳是水席二十四道菜的真实写照,如果一定要与杭州的饭店相比的话,肯定连三流饭店的水准都达不到,服务员虽然穿上了宫廷的衣服,但是服务意识如同上世纪70年代,站没有站相,坐没有坐相(居然都坐在大厅的餐桌边),上菜时与其他饭店没有什么不同,有时一只,有时二、三只一起来,当上菜上到十几只时大家都从开始时的期盼中归于失望,甚至最后几道菜上来时已经没有人愿意动筷子了,这时服务员已经迫不及待地前来打扫卫生了。我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洛阳水席始终走不出洛阳,为什么洛阳水席只剩下“文化’的原因了。
毕竟水席是吃的,再传统、再有文化,如果不用心烧好味道,不与时俱进,洛阳水席恐怕真的要变成传说中的美味佳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