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深情回忆,情感交融——读樊发稼散文《故乡的芦苇》

(2020-06-29 09:33:38)
标签:

转载

分类: 散文精品

[转载]深情回忆,情感交融——读樊发稼散文《故乡的芦苇》

故乡的芦苇 / 樊发稼

 

长江口外,黄海之滨,有一个绿色的美丽的海岛,那就是我的故乡。 二十几年在北国的大城市里工作,我常常想念我远在南方的故乡。生我养我的故乡啊,你给我留下多少梦幻般的、缤纷的记忆!

那密如蛛网的、横交错的清清亮亮的小河, 那灿若彩星的、叫不出名字的各种各样芬芳的野花, 那望去像铺撒一方方碎金似的油菜花, 那朗朗秋空下熠熠耀目的、洁白如云的棉花。然而,多年来尤其令我梦牵魂绕、永远不能忘怀的,却是故乡的芦苇。是的,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音乐。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唤着。

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做舵,按在小船尾部,还用香烟匣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叶。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啰!开船啰!” 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 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之花,顺流而去。

在那明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美的梦乡。

啊,故乡的芦苇!因为你给过我不少童年的欢乐,所以我一直对你怀有一种特殊的亲切之感,每每想起你,我就会沉浸在童年美好的回忆之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我对于故乡的芦苇,又逐渐加了一层钦佩以至崇敬。

它几乎无所不在,凡有人烟之处,就有它蓬勃的生命。它不喜欢单个儿独处,而是集丛而生。无论什么时候,总是根根相连,叶叶相依,互为提携,相亲相爱,结成一个绿色的集体,因此再猛再烈的风也刮不倒它。它所求甚少,它从不占良田。不需要给它特别施什么肥,即使在十分贫瘠的土地上,它也能挺干抽叶,顽强地生长。对故乡农民来说,它是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常用它搭瓜棚、豆架、打篱笆、编苇席、苇帘子。用芦芭盖的房子,冬暖夏凉。把芦苇杆锯成一截截后,可以做织布用的纡子轴、笔套,抽烟的又可以做烟嘴。它还是造纸的好原料。每年春节,给孩子们做花花绿绿的马灯、八角灯,少不了要用芦苇做支架。芦蔑又可做风筝,编制各种工艺品。散发着特有的清香的芦叶,可以用来包粽子。雪白的芦根,又脆又甜,可以食用,还可以治病。芦花可以做枕芯,贫苦人用它做芦花鞋,既保温又御寒。芦苇还可以当柴烧.芦灰又可做肥料。

故乡的芦苇真是一种极其普通但具有极大用途的植物,从它的身上,我们不是可以悟到某种有益的启示吗? 想起故乡,就想起芦苇。啊,我爱故乡,我爱故乡的芦苇!

 

     【读与评】

 《故乡的芦苇》是樊发稼先生写给故乡一首眷恋的歌。先生由想念故乡入笔,回忆了密如蛛网、纵横交错的清亮小河,回忆了灿若彩星叫不出名儿的芬芳野花,回忆了那望去像铺撒一方方碎金似的油菜花以及熠熠耀目的、洁白如云的棉花……先生先以小河、野花、油菜花作为故乡图景的底色,这些绚烂多姿的底色为的是凸现芦苇的形象,为芦苇形象的凸现作铺衬,然后再直接进入正题,写小时候对芦苇美好印象的回忆:有美妙的芦叶哨音乐、满载着纯真幻想的芦叶船的远航以及伴随着“我”进入甜蜜梦乡的芦丛中纺织娘的歌声。

 先生主要突出故乡芦苇与“我”的亲切关系以及芦苇对于“我”成长的潜在影响,随后先生离开单纯自然景物层面,深入地挖掘芦苇蓬勃的生命力: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它不喜欢单个儿独处,而是集丛而生。无论什么时候,总是根根相连,叶叶相依,互为提携,相亲相爱,结成一个绿色的集体,因此再猛再烈的风也刮不倒它。”他从芦苇团结友爱的风格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气质中挖掘出芦苇的文化内涵,升华了主题,达到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效果。

 文章在结构上有着鲜明的独特性。先生在文章中采用了两种抒情视点的交叉叙述。在整体上采用成人的抒情视点构筑理性关照的结构框架,中间穿插童年的抒情视点,像插入乐章的小夜曲,不仅充满情韵,而且与成人视点相辅相成:童年视角叙写了记忆中的现实,突出故乡芦苇与“我”的亲切关系以及对于“我”的成长的潜在影响;成年视角是叙写现实中的记忆,重在记叙故乡芦苇的生命强力、精神品格以及给予“我”的深远影响。一面是美好纯真的感性体验,一面又是清醒成熟的理性透视,两种视点的交织构成了两种情感指向的交融:童年视角记叙中的甜蜜亲切和成年视角蕴发中的钦佩崇敬。

 文章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从“生我养我的故乡啊”的深情呼告开始,到“啊,故乡的芦苇”为承续,再到“啊,我爱故乡,我爱故乡的芦苇”的直抒胸臆结束,表情句式,反复歌咏,一唱三叹,其深情厚意,溢于言表,给人以强烈的情绪感染。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