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联系

(2015-06-24 08:27:33)
标签:

教育

分类: 李村一中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联系

李村一中   袁艳真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14年,其中教小学数学11年,初中数学三年,在这期间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在小学里成绩优秀,到中学后成绩明显下降,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特别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表现得尤为突出。初中数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处理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过渡过程,把学习内容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为终身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如何让学生顺利地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保证初中数学教学顺利进行,显得非常必要。
一、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不同:
1、思想、内容上的差异
   小学的课程内容较少,每天的课多,书面作业大多是简单计算的内容,需要动脑思考解决的问题很少,而到了初中,课程内容多,数学课仅为一节或两节,教学进度较快,难度加大,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成了学习的基本能力,很多问题无法从书本找到现成的答案,不会动脑和懒于动脑的学生就无法完成作业。初中数学知识以小学数学知识为基础,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知识更加强调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强调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

 2、教学方式上的变化
在小学里,学生认知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直观感觉来获取知识的,课堂上教师特别重视学生活动,会尽可能地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充分交流、感知、直接地获取知识.初中数学知识比较广泛,初中教师除了重视直观、形象教学外,更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老师的精讲和学生的演练.例如:在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领域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的初步知识,而到了初中阶段,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等内容,认知方式也从直观感知到“说一点理”、“说明”、“证明”等逻辑论证过渡.

根据这一变化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抓好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数学课程、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初中新生的思维方式仍保留着小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因此在学法上应注意研究小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吸取其优点,抓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比较顺利、自然、快捷地完成由小学向初中的衔接.

(2)加强学生课前自学的指导,提高课堂效率
在正式学习新知识之前,先对将要学习内容做个全面的了解.因此,指导好初中生的课前预习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具体操作时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每天要有明确的任务,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包括基本概念、简单例题,完成部分练习题;其次,布置一些预习作业和思考题,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再次,每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对预习内容作必要的检查,也可以让学生互查,让所有学生都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3)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环境
   学生是知识的积极构建者,而教师是学生构建认知的支持者、导引者.为此,需要创建一个以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础的教学环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要精心布局.例题的选择要充分体现基础性、典型性、示范性、层次性,老师的讲解要清晰、流畅、科学,书写要规范,设问要恰当,并及时进行归纳、整理、小结,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适时渗透一些数学思想与方法.学生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主动去获取知识、巩固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义务教育阶段作为一个整体,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通盘考虑的育人目标,中小学老师都应当清楚,我们的教学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奠基.因而,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不断改进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方法,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