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质疑

(2015-03-16 09:17:00)
标签:

教育

分类: 陈沟、雷村、老井三校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质疑

                                                                     陈沟小学         光 军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能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己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学习的效率。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就能主动地向求知领域做新的探索。《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语文教育要重视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有几个原因:

     1.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授课前先让学生读书预习,提出疑难困惑。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就能相对减少,针对性和实效性就会增强。这样,问题由学生提出,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教学,就可以使教学动机和学习动机得以统一,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

     2.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

    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题,就会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就会变为我要学。问题越多,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进入一个个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

     3.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中,脑子动起来,思维活起来。要发现问题,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否则读了之后,脑中只有一片空白,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收获。此外,学生质疑问难,还可以培养学生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较推敲的良好读书习惯。

     质疑问难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1、鼓励质疑,增强创造信心

     首先要让学生敢于提问,要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提问,毫无顾忌地问。凡是提问,不管好与坏,不管对与错,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在质疑问难时,他们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同时,也教给学生质疑问难思路,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思考问题时,采用边思考,边圈划的方法,把自己在学习课文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大胆提出问题,接着教师再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筛选,选择出最有价值的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的答案,以形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2、精心指导学生善于质疑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不仅要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一篇课文或一段,一句话,要质疑什么。从小学语文看来,一般质疑的都是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同时,要指导学生把握时机,积极质疑探究。

     (1)、在预习中质疑。教学课文之前,安排时间让学生预习,预习中除要求学生完成一般的作业外,还应提倡学生“不提问题不读书,”“读书必发问”,让学生将初步自读课文过程中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在课题上质疑。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提出问题,捕捉文章的中心,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3)、在阅读理解中质疑。教师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句子或段落质疑,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1)、学推敲。课文都是范文,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是独具匠心的。为了加深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教师有时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上提出设想,推敲比较。

     (2)、辨异同。在课文中,有时前后多次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但表达的意思各有差别,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分析、领会其含义的异同。

     (3)、找因果。阅读课文时,如果对一些事物的结果溯源追因,或对一些事物的现状推断结果,也能从中发现“疑点”。

      当然,质疑的方法并不仅仅以上几种,还可以针对表达方法、修辞方法、标点等进行质疑。总之,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只要我们给予学生问的权利,创设问的氛围,指导问的方法,就能打破“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传统局面,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以适应课改的新要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