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012-05-29 15:01:49)
标签:

杂谈

分类: 李东、李西、李南、李北、西李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李西小学  紫砚

 

    教育实践证明,学校里一些品行不好、行为不端、学习不努力,甚至走上偷窃、流氓邪路的后进生,其中不少由于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影响所造成的。不良的家庭教育来源于不正确的家教指导思想。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治标不治本是不行的,我们教师在指导家庭教育工作中,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一、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权威”观。

家长的权威表现在:孩子出于对家长的尊重和爱戴,对家长提出的要求能够听从和信赖,并付诸于实际行动。家长有权威,他们的话就有分量,对孩子就有更大的可接受性。然而,现在不少家长对 权威性 有着片面的认识,认为权威 就是无条件的服从自己,忽视了孩子的独立人格,对孩子不分场合、毫无分寸地进行批评、训斥,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把禁止、惩罚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剥夺了孩子的主体地位,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常常把孩子当作容器,一味的填鸭灌输、包办代替,剥夺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愿选择、独立自主、实践锻炼和积极的探索的自主权。

    那么,家长的权威从何而来呢?

    首先,家长的榜样作用是形成和巩固家长威信的重要条件。

    模仿是孩子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特点。而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朝夕相处,家长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道等都会深深的影响孩子,被孩子模仿者。父母不仅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而且也是第一个榜样,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希望自己孩子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家长应该具备什么品质。例如,缺乏教养又不爱学习的父母,一方面要求子女好好学习,另一方面却大声播放电视、和客人大声谈笑、打麻将等。如果父母这个榜样出现偏差,子女的行为可能站上不良的习气,因此,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

    其次,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和树立家长威信的前提条件。

    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出于对自己的信任,在家庭生活中,子女往往比较随便、自然,无拘无束,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思想,不伪装自己的行为习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优点、长处都表现得充分;缺点、毛病都暴露得彻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时刻密切注视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留心孩子的思想活动脉搏、发展动向;了解孩子兴趣、爱好,发现孩子的优点缺点。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同时,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对孩子的爱要有分寸。切忌成为溺爱。严,也要有分寸,严而有度,严中有爱,爱严结合才能在孩子心中树起自己的威信,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是信息化时代家庭教育的迫切需要。

    面对当今信息化时代,父母们往往感到手足无措。过去,在阅读实干、电视时代,父母对孩子们指指点点,还可以在孩子面前显露一威风,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来临,父母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地位,孩子知道的事情往往不父母还多,每天在餐桌上发布最新消息的不再是父母,孩子已经代替了父母的位置。父母的落后,当然不仅仅是时代的冲击,还和做了父母后的心态有恨的关系。一些父母有了孩子,就以孩子的发展为主,平日里关注的也是耗子的成长,而很少考虑自己也要学习,需要成长。因此,建议父母们给自己一些发展机会,多学习新生事物,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还,让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自己的威信。

     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批评观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错误,家长要及时动用批评这一重要手段,正如庄稼长了杂草要铲除一样,批评也是爱护孩子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家长在教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批评的场合。

     家长要尽可能的避免当众批评孩子。孩子再小,也是有自尊心的,也特别要面子,假如你当着亲朋好友的面训斥、责骂孩子,他会一句也听不进去,他此时对家长会产生怨恨的情绪。更切忌搞全家会审、把孩子像罪犯似的押解、审问,你一句我一句,自以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家长可以在散步时、运动时等比较和谐的场合进行批评教育,使孩子易于接受。

    第二、要注意分寸

    对孩子的批评不宜过激,只须点到为止。什么“滚!老子不认你这个儿子!” “你怎么笨,

真是朽木不可雕!”这样粗俗的话,不禁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是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如果孩子脾气特别犟、爱冲动,你最好不要再用这些刺人的话火上浇油,应把事情放一放,等其冷静后再同他像朋友似的好好谈谈,退一步海阔天空。

    第三、要注意来点幽默

    有些家长教育孩子,往往只知道板着面孔说教,这固然能解决一些问题,但如果不时来点幽默,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前苏联著名诗人依尔·斯洛夫就是以幽默法教育孩子的高手。有一次,诗人回到家,见一家人慌作一团,诗人的母亲正在打电话向医院求救。原来儿子为出风头,喝了半瓶墨水。诗人明白,墨水不至于使人中毒,这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时机,于是,他轻松的问:“你真的喝了墨水?”孩子得意的坐在那里,伸出带墨水的舌头,做了一个怪相,诗人一点也不恼,从屋里拿出一叠吸墨水的纸来,对孩子说:“现在没有办法了,你只有把这些吸墨水的纸使劲吞下去了!”

   一场虚惊就这样被诗人一句幽默冲淡了,并在家人的嬉笑中结束。孩子原想以此成为家人的中心,但未能如愿,此后再也没犯过出风头的错误了。

    像这样幽默的例子还有喝多,在教育孩子时不时来点幽默是更高一筹的举措,比粗俗的责骂、粗暴的体罚效果要好的多,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学会幽默,对已懂事的孩子多来点幽默。

    家庭教育不仅是做人的摇篮教育,也是做人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点补充,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指导家庭教育方面的优势,增强教育效果,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