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吴正宪老师的《搭配》一节课后的反思
洛阳市伊滨区李村镇上庄小学
魏淑玲
今天有幸欣赏了吴正宪老师讲的《搭配》一节课。一上课吴老师就从孩子们一天的生活习惯:早上起床、穿衣、洗漱、吃饭等入手导入新课。她这种以轻松的和孩子们聊天的方式自然地把孩子们带进了数学课堂,使孩子们以充满好奇的、期待的心情快速地进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吴老师的这种方法使孩子们感觉不到是在上数学课,而是在玩游戏;使学生以极大的兴趣,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中。这样的导入一开始就深深吸引了孩子们,整堂课学生的思维活跃,专心地聆听着老师说的每一句话。课堂上老师根本不用提醒某某同学认真听,也根本不可能有哪个学生无所事事。
回顾我们的课堂,课堂上经常有某个学生开小差,不是在玩,就是在发呆。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课不够生动、有趣。我们是为了教数学而让学生们学数学的。我们缺乏创造精神,
没有创新出适合每节课特点的方法来授课。所以我们的数学课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厌学。尽管我们这几年进行了课改,但我们的创造能力远远不够。教育是一种科学活动,又是一种艺术活动。教师的教学技能就是一门艺术,怎样让孩子们把数学当成一门有趣的,不用老师逼就自愿地、快乐地去探索、去研究的学科。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认真学习,钻研教学理论,不断的探索教学规律;还需要经常反思总结。
吴老师在课堂上利用生活中穿衣这件事,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吴老师善于、并且敢于大胆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把书上的例题稍加变动:她把书上例题剪成剪纸,打乱书上的顺序粘贴在黑板上。一件件漂亮的长衣、长裤、短衣、裙子展现在孩子们眼前,学生们看着这么漂亮的,可爱的五颜六色的小衣服大大增加了学习兴趣。这样小小变动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课不仅仅就是数学课,它和其学科也有联系,欣赏到一些美丽的剪纸作品
;
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这样小小的变动不仅避免了有些学生不动脑筋照本宣科,还设置了“陷阱”。使那些粗心的、思维不够灵活的孩子不知不觉掉入“陷阱”。这样更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回顾我们的课堂,缺乏的就是一种创新精神。虽然我们有时也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但缺乏吴老师这种深入挖掘教材的精神。我们忽略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低年级的孩子们就是以玩、做游戏为极大兴趣。我们没有创新出让孩子们感兴趣的、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还有我们理论知识的缺乏。吴老师能上成这样精彩的课。我在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罗马城不是一天造成的。”没有她平时的不断学习、钻研教学理论、善于总结反思
,也不会有今天这么精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上吴老师先让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后再和同学交流。她说:“没有思想,怎么和别人合作;没有思考,怎么有资格和别人交流;没有想法,怎么能去思考别人的想法。”说的多好啊。
回顾我们的教学课堂,有些老师一上课就让学生合作、交流。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交流什么?别人的想法对吗
?
学生拿什么、根据什么来判断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伴或在小组内交流。这样也不会出现课堂上有些学生思想开小差的现象。
课堂上吴老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做题时,她在不断地巡视,她挑出不同搭配方法的学生都上台展示。这样学生们可以从不同的方法中学到更多的方法。在不同方法的比较中,学生们了解了为什么自己的搭配就少了,别人的搭配就不多不少呢;在不同方法的比较中,使学生学到了比自己更简洁的表示方法。每一种方法都让学生自己说理由、说思路。这样的课时很费时间,但这样的效果是很明显的:学生们会独立思考、会查找错误,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打下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乐于提出问题的习惯。
而我们的课堂,这几年虽然搞了课改,效果不是很明显。原因是我们评价一节课标准有问题。比如说 ;
一节课必须显示学习目标,老师出示学习目标不浪费时间吗 ?
出示后再让学生读或老师读不浪费时间吗 ?
还要求一节课有自学环节、交流环节、展示环节、总结和尝试练习环节,中间还要有老师的板书,最后还要留 5
分钟的自由时间,有时还根据哪位老师的导入长(我认为是废话多 )
就是一节好课。
吴老师也给我们提出了
: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邱学华老师也提出:课堂教学要尽快导入新课,不要说无用的话。要求一句话导入新课。我觉得提得非常好。把课堂时间多留给孩子们,让他们有时间去思考。只有思考充分了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活动和评课活动中,我们还要改革:比如:导入时间尽量缩短,一上课直接导入新课
;
学习目标老师说给学生听,不必要再出示出来,让学生或老师读。这样就能节省几分钟的时间,把这些时间留给孩子们去思考或练习,我想效果会更好。
吴老师在讲到难点时,用通俗的话:“刷、刷、刷”再加上肢体语言,使学生感到很亲切、也很好笑。吴老师趁机又说了:“笑过之后有思考。”吴老师幽默的话语让学生在放松的同时又进行深一层的思考。这就是教育艺术。
这次的学习交流活动,我明白了以后的教学方向:就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导入要快速及时;要让学生自学课本,学生会的不讲;把时间留给孩子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朝着这样的目标进行教学活动,平时多看吴老师的教学视频,从中学习她那精湛的教学艺术。同时还要,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