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药用植物园巡园(六)

(2014-10-11 16:20:28)
标签:

转载

 

     接着上期,继续介绍药用植物园的有关草药。

 
http://s7/middle/67ddfd47tad09837465e6&690     这是罂粟科植物博落回,在《本草纲目》蓖麻条后以“附录”记载,《本草拾遗》说:“博落回,生江南山谷。茎叶如蓖麻,茎中空,吹作声如博落回,折之有黄汁,药人立死,不可入口也。”因其茎中空,可吹出声,故有许多有关别名,如“号筒草”“号筒杆”“号筒青”“角罗吹”“山火筒”“号桐树”等。北京郊区的山上常能采到。现代药理研究,其有驱虫和杀蛆作用,临床报道可治各种炎症。一般外用,市场上有肌肉注射剂。

http://s8/middle/67ddfd47t77b427020f87&690     这是豆科植物望江南。望江南在植株外形上与草决明极相似,故有“假决明”之称,但其果荚与草决明大不相同,草决明细长,望江南短粗。从种子来看,更各具特点,草决明种子如“马蹄”,故又称“马蹄决明”,而望江南种子,“卵形而扁,一端稍尖,顶端具斜生黑色条状种脐,两面四周暗绿色,中央有褐色椭圆形斑点”,所以《百草镜》上叫它“金花豹子”,《本草纲目拾遗》上叫它“金豆子”。“子,治疔痈如神。”“叶,治肿毒。以叶晒研,醋和敷,留头即消。”

http://s9/middle/67ddfd47tad0986d6b718&690
    这是苋科植物鸡冠花。有鸡冠花之名,无“鸡冠”之形,故《深圳园林植物续集》上叫它“凤尾鸡冠花”,也就把这一“矛盾”解决了。哈哈!


http://s5/middle/67ddfd47tad0987b3bba4&690    这是荨麻科植物蝎子草。荨麻科植物多有“蝎子草”之名,如《中药大辞典》上的“艾麻”“麻叶荨麻”“狭叶荨麻”“大荃麻”都有“蝎子草”之名,这是因为荨麻植株全体有许多锐刺状螫毛,人一碰它,就像被蝎子螫了一样,火剌火剌地痛,我自己被蜇过,也见同事被蜇过,不认识此物的人,还以为被什么毒虫子咬了,其实“罪犯”就是它,你一认识了它,就会发现路边有的是蝎子草。被蜇了以后,李时珍有妙招,“荨麻上有毛芒可畏,触人如蜂虿螫匿,以人尿濯之即解。”我以前是用青蒿揉汁涂,效果不好。蝎子草也是一味中药,《本草纲目》上说,“风疹初起,以此点之,一夜皆失。”《滇南本草》上说,“祛皮肤风痒,吐痰,消痰下气。治风伤肺气咳嗽,散胃痰,发散疮毒。水煨或取汁服。一男子咳嗽痰涎,畏冷,夜间发热,胸膈作胀,肢体酸软,皆以虚劳治之不效,一人授以此剂效。盖风伤肺气,痰火敛滞,以此祛风散痰,故效。”

http://s7/middle/67ddfd47tad0988a17e66&690
    这是茄科植物南美香瓜梨。热带地区普遍栽培,在台湾及华南常见栽培作水果食用。果实从绿白到淡黄色,并有彩色条纹,十分美丽,适宜盆栽。


http://s10/middle/67ddfd47tec25f6b90879&690     这是锦葵科的秋葵,小的时候老家有人种过,老家吃高粱面一定要兑榆皮面,此物的种子磨面可代榆皮面用。秋葵又名羊角豆、咖啡黄葵、毛茄,原产于非洲,20世纪初由印度引入我国。目前黄秋葵已成为人们所热追高档营养保健蔬菜,风靡全球。它的可食用部分是果荚,又分绿色和红色两种,其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深受百姓青睐。黄秋葵做为菜品在民间以江西萍乡为盛,云南、贵州、广西、江西其它县市也偶而能见到。近年来,秋葵在日本、台湾、香港及西方国家已成为热门畅销蔬菜,在非洲许多国家已成为运动员食用之首选蔬菜,更是老年人的保健食品。种子可榨油,秋葵油是一种高档植物油,它的营养成分和香味远远超过芝麻油和花生油。秋葵为低能量食物,是很好的减肥食品之一。秋葵也入药,在《中药大辞典》上叫“黄葵”。


http://s9/middle/67ddfd47tad098cc358c8&690     这是葫芦科植物喷瓜。原产欧洲南部,它的果实象个黄瓜。成熟后,生长着种子的多浆质的组织变成黏性液体,挤满果实内部,强烈地膨压着果皮。这时果实如果受到触动,就会“砰”的一声破裂,好象一个鼓足了气的皮球被刺破后的情景一样。喷瓜的这股气很猛,可把种子及粘液喷射出几米远。因为它力气大得象放炮,所以人们又叫它“铁炮瓜”,有观赏价值。


http://s9/middle/67ddfd47tad098e9512a8&690     这是唇形科植物百里香。老家的大粮山上有,大伯父常采来放在衣箱中作香料用。百里香入药,《中药大辞典》上叫“地椒”,有温中散寒,驱风止痛作用,可治疗关节炎、大骨节病、胃肠炎等。

http://s11/middle/67ddfd47tad098f6ab44a&690    这是菊科植物马兰。北方秋末常见的野花,但特好看。也是一味重要的北方草药。《本草拾遗》说:“马兰,生泽旁,如泽兰而气臭。北人见其花呼为紫菊,以其似单瓣菊花而紫也。”《本草正义》说:“马兰,最解热毒,能专入血分,止血凉血,尤其特长。凡温热之邪,深入营分,及痈疡血热,腐溃等证,允为专药。内服外敷,其用甚广,亦清热解毒之要品也。若谓其破宿血而生新血,则言之过甚矣。”

http://s3/middle/67ddfd47tad09911e9232&690     这为缠在观赏茄上的菟丝子,地道的“金丝草”,与大菟丝子的橘红色茎藤明显不同。

http://s3/middle/67ddfd47tad0991fd0792&690     这是大戟科植物银边翠。远处看,好像景天科植物,近处一看花序,典型的大戟科植物。银边翠全株叶片呈银白色或绿色镶白边,宛如绿叶积雪,故又名“高山积雪”,给人以洁净幽雅之感,为极佳的观叶植物。原产北美洲。还未见到入药的文献记载。

http://s15/middle/67ddfd47tad0992bcbd7e&690     这是观赏用的藜科植物地肤。中药用其籽,名地肤子,是皮肤科专药。

http://s2/middle/67ddfd47tad0993d3d8f1&690     这是常用中药苋科植物青葙子,有清肝火作用,是眼科常用药。实际上,就是“白花凤尾鸡冠花”。

http://s16/middle/67ddfd47tad09963b820f&690     这是一种茄科的龙葵,可是比一般的龙葵要高大得多,果实也“大”得可以,从手头资料还落实不了其植物品种名,就先叫它“大果龙葵”吧。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