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92、柘树

标签:
转载 |
http://s2/mw690/001TVMgvzy6Jxo7uEkpd1&690
http://s2/mw690/001TVMgvzy6Jxo1ci9r01&690
http://s12/mw690/001TVMgvzy6Jxo25bf58b&690
科属:桑科柘属。
别名:柘桑,黄桑,山荔枝,文章树,黄疸树。
识别: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黑绿褐色,光滑无毛,具坚硬棘刺,老干树栓皮剥落后,成黄色,木材浸汁能染黄赤色,故名“黄桑”。《本草纲目》说:“其木以酒醋调矿灰涂之,一宿则作间道乌木文。”故名“文章树”。单叶互生,近革质,卵圆形或倒卵圆形,全缘或三裂,成异形叶,叶可饲蚕,故名“柘桑”。花单性,雌雄异株,皆成头状花序。聚花果近球形,红色,有肉质宿存花被及苞片包裹瘦果,如荔枝形,故名“山荔枝”。
入药:木材入药叫“柘木”,根入药叫“穿破石”,树皮或根皮入药叫“柘木白皮”,茎叶入药叫“柘树茎叶”,果实入药叫“柘树果实”。
性味:穿破石淡、微苦,凉。
功效:袪风利湿,活血通经。
应用:穿破石的原植物包括“柘树”与“小柘树(构棘)”两种,构棘北方少有,因为它是常绿植物,柘树北方时可见到。穿破石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药,但也有试用于急慢性肝炎,疗效不错,故又名“黄疸树”。《本草纲目》上有一用法,值得发掘。李时珍说:“柘能通肾气,故《圣惠方》治耳鸣耳聋一二十年者,有柘根酒。用柘根二十斤,菖蒲五斗,各以水一石,煮取汁五斗。故铁五十斤煅赤,以水五斗取其清,合水一石五斗,用米二石,曲二斗,如常酿酒成。用真磁石三斤为末,浸酒中三宿,日夜饮之。取小醉而眠。闻人声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