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采空区塌陷触目惊心   治理整顿刻不容缓

(2011-11-18 09:24:53)
标签:

杂谈

采空区塌陷触目惊心   治理整顿刻不容缓

 

 

前不久,我与同仁报道了山西煤矿采空区调查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实际上采空区引发的问题由来已久,也不是山西的特产,凡有矿山的地方都概莫能外。

2005年,据新华社报道,由于雨水较多,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阿干镇铁冶村,因地处煤矿采空区,村子里地面和周边山体开始出现裂缝、坍塌、沉陷等现象。许多村民的房屋受损变成了危房,其中23户村民搬出了自家的住房,暂时住进七里河区政府为他们搭建的临时帐篷里。

 

采空区塌陷触目惊心 <wbr> <wbr> <wbr>治理整顿刻不容缓

村民在倾斜的墙体之间撑上木棍,防止墙体倒塌伤人(68日拍摄)。

采空区塌陷触目惊心 <wbr> <wbr> <wbr>治理整顿刻不容缓

68日,村民高俊通家的孩子在院子里玩耍。孩子背后的房屋窗户已严重扭曲变形。

                                                  新华社记者梁强摄

 

    之后,记者在甘肃省最大的煤炭基地华亭县了解到,由于煤炭企业趁煤炭紧俏加大马力开挖,矿区整体沉降日益严重,造成部分农民房倒屋塌,土地弃耕,地下采空造成地面塌陷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 

    华亭县砚峡乡砚峡村是一个矿区村,记者在村民马玉琴家看到,1986年盖的砖木结构的房子,已出现了明显的裂缝,成为无法居住的危房,其中一间房子和院子的一部分围墙已经完全倒塌。家里人均3.7亩的承包地也塌陷了,不能耕种。她家的生活现在主要依靠丈夫和儿子在煤矿打工维持。

    砚峡村党支部书记张晓明告诉记者,砚峡村境内局部山坡和梯田塌陷深度已达2米至8米,地种不成了,山坡上栽植的经济林也因地下采空,失去地墒,逐渐干枯死亡。 

    位于砚峡村的砚峡乡政府大楼和砚峡中学,因楼后山坡塌陷、山体前移,两座建筑楼体开裂,地基破碎,成为危楼。乡政府借用煤矿办公楼办公,学生被送到县城学校上学。 

    砚峡村有305户、1198口人,耕地面积4020亩。目前砚峡村因塌陷而不能耕种的土地有3800多亩,经济损失很大。砚峡乡现在准备实施砚峡村整村搬迁计划,将村民迁往县城居往。 

    华亭县东华镇前岭村(前岭社区)塌陷情况比砚峡村还严重。前岭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尚君厚说,从1991年开始的地面塌陷一直持续到现在,塌陷最深的地方深度达16米多。 

    前岭社区有244户、821口人,耕地面积2440亩。目前全社区塌陷面积为1870亩,涉及187户、659口人。因房倒屋塌、土地和道路损毁,以及自来水、电线和电话线损毁,这187户农户已从山上全部搬到县城附近居住了,其他农户也准备今年搬迁。 

记者看到,前岭村现在的面貌犹如经历了一场大地震后的景象,村委会和村小学全部报废,学校操场因塌陷,就像梯田一样,分成一层一层了;村委会前方的一个山头被一分两半,还挺立着的半个山头比沉降的半个山头高出10多米,地面上随处可见巨大的裂缝。 

 

又据报道,2006327日凌晨,安徽省定远县东兴乡东兴村,将近4000平方米的地面突然发生塌陷,一条乡村公路被拦腰切断。为探明事实真相,《新华纵横》记者两次赶赴现场,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调查记者在现场亲眼看到,塌陷形成的圆形水塘约有1000平方米,水塘将一条公路拦腰切断,公路周围交织着不少的裂缝。

2010年12月28日23时18分,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发生里氏3.0级地震。西部网记者冀楠向陕西省地震局和榆林市地震办求证得知,这次地震的原因初步确认为煤矿采空区塌陷。

 

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是黑龙江省的四大煤城。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开采,如今四大煤城的脚下形成了一个近500平方公里的塌陷面积,直接受影响的群众达30多万人。由于城市建设规划滞后.城区在矿井周围自由发展,很多矿工及家属就住在 煤矿上方,街区坐落在煤田上方一地下挖空了,必然会造成采空区的沉陷,导致这四座城市的塌陷问题日益严重。七台河矿区自1958年开发建设以来,累计生产煤炭2.8亿吨,同时形成严重的沉陷灾害,全市累计下沉达2.5-6.5米。自1945年以来,鹤岗累计开采煤炭5.5亿吨。这里的煤田共有41个含煤层,可采煤总厚度从39米到86米不等,属厚及特厚煤层群,开采之后地表沉降塌陷严重,且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到现在,鹤岗地面沉陷区面积达平方公里,最大沉陷深度30米。开裂宽度6米多。全市目前采空区正以每年130厘米的速度下沉.地表沉陷面积还将进一步扩大一经过80多年开采的鸡西矿区,如今也已造成地下采 空区面积114平方公里。形成地表采煤沉陷区193平方公里。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陈忠华,在一篇报道中指出,中国是煤炭资源大国,煤炭生产大国,煤炭消费大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生产量消耗量的迅速扩大,正在带来严重的资源和环境后果。

南方某矿区的一个居民区因煤炭采空发生沉降.几米高的房子在瞬间只剩下房顶;大同矿区的一家人吃完饭,出门就摔进了几米深的塌陷坑里;而大的采空区塌陷还会引发局部地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煤炭城市采空塌陷灾害及防治对策研究》的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连济向记者介绍说,1993年,原大同矿务局晋华宫矿发生大面积采空区塌陷,造成38级塌落地震,影响半径达15公里。相邻的煤矿生产矿井遭受严重破坏,造成井下8名矿工死亡,经济损失数百万元;1994年大同黄土坡煤矿采空区塌陷,楼房倒塌导致20人死亡。40余人受伤。据有关部门统计,仅1997年大同市就发生采空区塌陷37起,其中村庄塌陷面积4000多平方米,9人在塌陷中丧生。
    据典型调查和书面问卷普查,研究人员测算出我国采空区平均塌陷系数为024(公顷/万吨),测算直接损失系数为1~1.5(元吨),仅2002年我国新增采空塌陷面积就高达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而我国目前因采空塌陷造成的经济损失累计已超过500亿元。重点煤矿的平均采空塌陷面积约占矿区含煤面积的十分之一,按矿区人口计算,人均采空塌陷面积为公顷,其中山西焦煤集团的人均塌陷面积高达11.2公顷;人均房屋破坏面积为4.5平方米,其中萍乡矿业的这一数字达到14.6平方米。
    山西是我国煤炭产量最大的省份.采空塌陷灾害也最为严重。1980年至1999年的20年间,山西生产原煤3,11亿吨,相应的采空塌陷面积达到818万公顷,采空塌陷所引发的耕地破坏、地面和地下工程损毁损失约为2251亿元,平均每开采1
吨煤,造成采空塌陷灾害直接经济损失6600元。
           
    专家介绍,煤矿采空塌陷是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给矿区群众生命财产和公共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已成为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安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据了解,艇着工业化进程对能源和原材料的巨大需求,我国每年从地表和地表深处开采出约50亿吨数量巨大的矿产品,扰动了地球环境,改变与破坏了地球表面和岩石圏的自然平衡,产生了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采空塌陷导致江河断流,泉水、地下水枯竭,土地干旱贫脊,农业欠收.生态环境恶化;会导致高速公路、铁路、机场,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以及城市建筑因处理采空塌陷而增加建设难度和费用;而处于采空塌陷区的煤矿城市则面临着地质灾害加重和经济发展变缓的双重夹击,可谓雪上加霜。
    采空区的大小、分布与各地区煤炭的累计开采量成正比。根据1949-2002年的统计资料分析。按累计原煤产量占全国比重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山西、河南、河北、黑龙江、山东、湖南、四川(含重庆)、辽宁、贵州、内蒙古、江苏、云南、安徽、陕西、甘肃、吉林、江西等,以上17个省区合计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其中山西占%,河南占%,河北占%,黑龙江占%,山东占%.湖南占%,四川(含重庆)占%,辽宁占%,排名前8位的省区原煤产量占全国总量的%,同时也成为我国煤炭采空区最集中的地区。
    李连济研究员说,目前,煤矿采空塌陷问题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并已拨出几百亿元资金着手治理采空塌陷和矿山生态问题.各采爆区也纷纷制定相应方案,一些矿区的泊理工作已初见成效。李连济说,采空塌陷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西方发达国家包括德国著名的鲁尔矿区都曾不可避免地遇到类似难题。目前,国外对采空区的治理大致采取采一片、回填一片的办法,用矸石、土石和水泥填埋采空区,最关键的是明确采空塌陷引发责任人界定,将采空区治理纳入煤炭生产成本,解决治理资金的来源问题。    
      
    由于体制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李连济认为我国采空塌陷防治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采空塌陷灾害引发责任人界定不明确,历史欠账巨大。国1997年以前未对矿山土地复垦来源做出明确规定,直到今日也未对历史遗留的采空塌陷引发责任人做出明确界定,导致老矿区采空塌陷历史欠账巨大;且采空塌陷灾害发生时序滞后于采矿活动并具有不规律特征.常见采矿企业注销后采空区发生塌陷.栗空塌陷治理找不到责任主体,使得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失去了可操作性,塌陷损失瞎偿和塌陷土地治理费用无来源,使部分受灾群众居无定所、生活无保障,影响社会安定,采空塌陷的治理进度缓慢。二是采空区的治理力度不够。长期以来,我国比较重视采空塌陷土地治理而忽视采空区的治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使煤矿采空压潜在的危害增大;老矿区的部分煤炭城市的地下,采空区几乎遍及整个地城,采空区的存在提高了社会经济发展成本,已经成为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三是果空区的监测工作不到位。我国目前对采空区的监_测工作尚未做出具体规定。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实践中打了折扣.采空塌陷的治理模式基本上停留在塌蹈后的事后处理层面上.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地下采空区面积越来越大。由于治理资金不到位.又缺乏好的治理规划,一些煤炭城市仅限于应付塌陷一搬迁一塌陷的恶性循环:四是随著我国经济新一轮景气周期的延续,煤炭供应再次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供求关系的变化使煤炭价格有所回升,容易使人产生煤炭日子好过了的观点,从而忘记矿区的长期忧患,放缓对采空塌陷的治理。
   由于矿产开发,我国采空塌陷目前可以划分为6个区,包括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和西南采空塌陷区。而目前山西省地下采空区已达2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七分之一,部分地面塌陷严重,已经发生地质灾害的分布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灾害范围波及1900多个自然村的95万人;有30万亩水浇地全部沦为旱地;每年10亿吨的水资源横遭破坏。现在沉陷区面积正以每年94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
     据专家介绍,采空塌陷是因矿体()采空、覆岩破坏引起的。太塌陷区还会导致地下煤层自燃及水资源严重枯竭等现象,由此导致农作物难以下种,经济林大量枯死,并诱发山体滑坡、地表塌陷、房屋裂缝等一系列地质灾害。每年我国仅采煤塌陷的土地就约有 33万亩。近年来国家已经投资上百亿元进行复垦和治理,但是始终达不到预期效果------


    采空区的塌陷问题可以说是目前被关注的一个热点,作为能源化工工业的山西,怎样解决能源在带给我们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的隐患问题,成了山西的当务之急。

如何防范采空区塌陷问题,专家指出:

 

  建立专项防范资金 煤矿采掘工作面塌陷治理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在积极争取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同时,地方财力、城建资金和政策性收入仍是投资的主渠道,应广辟渠道,多方筹资,集中用于采煤塌陷地治理。一要积极争取国家以及省、市政府的资金支持,按照国家有关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3个投向的原则,积极争取,统筹安排、集中配置、合理使用,采用投资补助、转贷、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投资扶持,重点落实地方煤矿的采煤塌陷地治理;二要收取土地复垦费。依据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将采空区治理纳入煤炭生产成本,向造成塌陷危害的煤炭企业收取一定比例的土地复垦费,并将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捆绑起来使用。三要激活民间资金。依据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采取承包责任制、拍卖、租赁等形式,实行有偿使用土地、有偿治理,投入采煤塌陷地治理建设。

  提高防范技术保障 煤矿采掘工作面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工程和社会工程,既涉及地下地质变化,又涉及地上田、林、路、水、气等因素。因此,必须提高科技含量,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科学治理。一要进行科学规划,既要处理好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局部治理与总体布局的关系,也要考虑塌陷区的自然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二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类型的塌陷地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建则建。在塌陷不深或积水不多的地方可以平整土地,改善耕作条件。恢复地貌;在面积大、积水深的塌陷区,可以发展水产养殖、旅游休闲等产业。通过治理,变废地为宝地,收到综合治理的效果。三要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要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加强对采空区进行监测,采取有效办法填充采空区,最大限度地减少采空区塌陷面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消除采掘边界的影响 地下采掘影响地面最严重的地方是地面下沉盆地的边缘,它位于采掘边界两侧的上方。所以在建筑物下布置回采工作面时,垂直走向的工作面应有足够的长度,使地表出现充分采动,从而使建筑物位于移动盆地的平底部分。此外,当回采工作面通过建筑物下部时,应尽量加快回采速度,不能停采,尤其不得留残柱。地表移动规律表明,地表永久性的不均匀下沉和变形都集中在地表下沉盆地的边缘区。井下每出现一个永久性开采边界,地表就出现一个变形值较大的区域。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开采对受护建筑物的有害影响,要求必须实现全柱开采:就是在整个井田煤层范围内,有限制地进行大面积全面开采,以避免在煤层范围内形成永久性开采边界和各煤层变形值的累加,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受护建筑物的有害影响。因此必须实现长工作面开采和一层一层的分层采掘。

  加强生态修复工作 这主要是指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区域进行治污的技术处理,这同样也是采掘塌陷区生态恢复的重要前提。矿山开发主要是对矿区的大气、水体造成污染以及对土地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大气、水体、土地的修复治理乃是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主要任务。关于这方面的传统技术措施,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已经非常丰富。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新兴的植物修复技术,这是目前为止最经济、最生态同时也是非常高效的一种生态修复技术。所谓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绿色植物以及根际微生物体系吸收、挥发和转化、降解的作用机制来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质的一项新兴的污染治理技术。根据修复植物某一方面的修复功能和修复特点可将植物修复技术的种类概括为植物吸取修复法;植物挥发修复法;植物稳定修复法;植物降解修复法和根际生物降解修复法。

  积极使用充填注浆施工工艺 采空区充填注浆技术是利用注浆泵为动力源,把具有充填胶结性能的浆液,通过注浆管路和止浆系统注入采空区内,以达到充填采空区,控制上覆岩层移动和地表变形的目的。采空区充填注浆按照适用条件可分为全充填注浆和半充填注浆。全充填注浆是对上覆岩层稳定性要求较高或岩层本身强度较低的情况下,采用合适的、成本较低的注浆材料,使处理的采空区和上覆岩层的裂隙得到充分充填;半充填注浆是在确定处理的采空区范围内,进行局部的有效充填,且同时达到控制上覆岩层移动和地表变形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