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比矿难更可怕的是地陷(二)

标签:
杂谈 |
http://187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11/7/10/23/e24307134_13439ba1a32g213.jpg
被坍塌的土堆埋住的窑洞。
该镇目前有上百个大小的矸石堆、弃渣堆,煤矸石总方量约103万方,破坏占用耕地1500多亩,据初步勘察,除少数明火外,大部分自燃点冒着青烟,并随风散发这刺鼻的气味,其中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粉尘及硫化物,不仅污染空气,而且易形成大范围酸雨,助长温室效应。
郝家湾村周边7座煤矿关闭前即为火区矿井,生产过程中开采巷道相互贯通,纵横交错。关闭后,火区治理无法实施,导致残煤自燃面积不断增大,目前明火灾害区面积0.24平方公里,总火区面积预计达4平方公里。
监测数据表明,郝家湾周边二氧化硫超标755%,可吸入颗粒物超标614%,周边群众发病率提高,恶性肿瘤疾病明显增多,滑坡崩塌时有发生,村内原始地貌及植被破坏殆尽。
除此之外,煤矿排水及洗煤厂等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地表水体,使全镇境内的季节性河流基本干涸、污染、断流,地表水大量渗漏,矿区水生态惨遭毁灭性打击。
孝义市政府提供资料显示,西辛庄镇36个村3850户人畜饮水存在不同程度困难,不少群众以每吨10元的价格从附近乡镇买水吃,个别村买水历史已有20年之久。
在武欣涛看来,采煤造成的一系列地质灾害几乎是无法避免的,相信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后一些大矿相继复工后,地质灾害会更加严重。
《规划》显示,截至2009年,孝义市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总额为43599万元其中地面塌陷占去96.3%。
孝义煤矿数量从2007年前的400座减至2007年的101座,再到2008年的37座,直至煤炭资源整合结束,全市现在只有13座煤矿,“最小的矿也占地10平方公里”。这座经历资源整合,谋求转型中的城市,还有很多因为采煤造成的“伤口”需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