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采空区调查:300万人受灾 处处有鬼村(二)
(2011-11-03 13:26:40)
标签:
杂谈 |
山西煤炭采空区调查:300万人受灾 处处有鬼村(二)
山西省长治市的辖区,原名“上党”,古设“上党郡”,1945年9月至10月著名的“上党战役”即在此进行。
1949年以后,上党地区硝烟散去,黑烟袅袅,成为山西著名的产煤地区。
如果说,大同矿区的地面塌陷为全国之最,那么,在大同矿区随处可见的地裂、地陷,在长治照样随处可见,整段整段的公路凹成了U形,“过山车”的感觉惊心动魄。太长高速公路沿线,采空区呈蜂窝状,省内闻名;207国道长治、晋城境内,309国道长治境内频频爆发的采空区塌陷,所造成的路基下沉、路面断裂的重大事故令人谈路色变。
这一切都和当地的“庞然大物”“潞安集团”有关。
潞安集团是山西五大煤炭企业集团之一,现有总资产634亿元,职工家属30万人,子分公司75个。两次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企业”。
集团公司在全国500强排名127位,比2000年前移了363位,在国资委考核中,潞安再次被评为A类企业,名列全省第一。
2010年,这个巨无霸企业的煤炭产量达到7098万吨,同比增长29%;营业收入一年内增长93%,达到850亿元,翻了近一番;实现利润42亿元,同比增长20%;资产总额1000亿元,同比增长58.9%;与集团成立之初的2000年相比,相当于再造了6个潞安、62个潞安、133个潞安和21个潞安。
但,它也是晋东南“地下蜂窝”的最大制造者。襄垣县的“洛江沟村”只是被它小指头碾碎的村庄之一。
“上党第一村”
8年前,原“洛江沟”的村民统统被强迁到一里地外的“新洛江沟”媒体宣传曾称之为“上党第一村”。
如今,我们探望洛江沟村旧址。当地著名的“农民维权之星”姜和平为我们带路。
废弃的村庄。很久没有见过如此荒凉的村庄了。断水,断电。阳光下没有狗吠,也没有鸡鸣,到处是断垣残壁,到处是朽木荒草,远看如同核爆遗址。
偌大一个荒村,就武振中一人住。大家都搬去了“上党第一村”,他住不起,不去,家庭也就解体了,老婆回了娘家,据说是“永远”的,孩子也散了。
58岁的武振中早晨一个玉米馍填肚就下了地,现在是晌午了,我们在厨房看他做午饭:一根大葱,蘸点油花,加点盐,放一个冷饭团下去,捺碎,炒热,就是午饭了。
厨房,连同整个破院落都是邻居的弃屋,山中无虎,猴子称王,自己的窑连塌了三孔,唯一的一孔紧贴邻居山墙,借势而未塌,武振中便干脆兼了破院落的主人,8年来一直一个人过,喝水到几里外的鸡场挑,没灯也就一支蜡烛。因过于死寂,一向晚整个村就是一墨黑的大坟,鼠害都没有。
武振中继续着“一个人的战争”。原先200多户的村落,现在人称“鬼村”。
“鬼村”原是晋东南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的一个行政村:洛江沟村。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百里闻名,有两条大溪从村中流过,因为自流灌溉,无论小麦还是玉米,寻常亩产都要比外村的多收四五百斤。
可惜它紧傍着潞安集团。
潞安集团所属的五阳煤矿是一座具有40多年开采历史的老矿,也是潞安矿业集团公司最北边的一座大型现代化生产矿井。它位于浊漳河畔的襄垣县境内,煤矿以五阳岭顶而得名,传为后羿射日的第五个太阳陨落处,属国家“一五”计划期间156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经过40多年的大规模开采,五阳矿井设计采区内的煤已全部挖完。
煤完了,洛江沟的水源也全部枯竭了,溪水断流,植被稀疏,粮食减产,最后自然没有逃过被彻底毁掉的命运
面对资源的枯竭,潞安集团和五阳矿经过多年探查,将目光对准了仍有“保护煤柱”(国家规定:为保护地表地貌、地面建筑、构筑物,或含水层、火区及破碎带等而留下不采或暂时不采的部分煤矿,又叫‘压煤’)的城镇和村庄,以前为了安全,也是遵守国家规定,采煤都是绕过城镇和乡村的,日久绕着它们采掘,把周围的煤矿采完了,这些乡镇在地底就形成了柱状,由于是煤矿的一部分,它们事实上就是得坊间盛名且令人垂涎的“煤柱”,资源紧缺,煤柱可贵,洛江沟4000多亩的地底下,约有压煤180万吨,价值4个亿;洛江沟西北方的南丰村下面,还有1.05亿吨的煤储量。然而,掘煤机要到达南丰,必须经过洛江沟村,只有先把洛江沟村价值4个亿的煤拿下,才能徐图南丰村的“400亿”!
国家《煤矿安全规程》严格规定:任何采煤操作,必须规避“三下”(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的开采,否则视作严重的违规、违法现象。
然而,“天下汹汹,为利而往”,规定虽则规定,现在顾不得了!
只有把洛江沟村整体搬走,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获得巨大的利润。
洛江沟村隶属于襄垣县王桥镇的一个行政村。共有210户,895口人,村庄总面积4031.5亩。其中:耕地2667.8亩,林地212亩,非耕地769.8亩,居民占地277.1亩,农村道路占地103.3亩,水域沟渠占地1.5亩。如此大的面积,地底下蕴含的煤层储量已经说过了:180万吨,价值4个亿。
为了抓住4个亿,上世纪末,五阳矿曾多次派员,试图与洛江沟村村民协商,在原村附近已挖尽的老采空区上给他们盖上新房,然后将全村整体搬迁。
本质上就是:腾出你的家园,把你从“煤柱”上迁往采空区,然后采空你的家园!
近千名村民,家家户户家境不同,各种诉求不同,更重要的是重建家园的能力不同,如武振中一家的赤贫,根本就没有能力新盖一间厨房。
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情急之下,五阳煤矿想到了村民的父母官,襄垣县政府。
奇特的“包办婚姻”出现了,根本没有经过村民同意,县政府居然就“代民做主”了没人意识到,这是一次赤裸裸的侵权。
2000年1月18日,经过多次“商议”,潞安环能五阳煤矿总工程师刘克功(甲方)与时任襄垣县副县长姚中华(乙方)签订了《襄垣县王桥镇洛江沟村村庄整理的协议书》。
事过十年,再看“协议”的原文措辞,简直是天下第一奇文。
翻开“协议”第一页,标题是“村庄整理协议”。“整理”是什么意思?整饬村民道德风尚?整顿村里行政秩序?洛江沟是战乱重建,还是遭遇洗劫了?上海中建中汇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家德一见这样的文本就忍俊不禁:明明就是一份迁徙安置协议嘛,为什么要有如此吊诡的表达呢,类似的表述通常有暧昧的意图。
下面,甲方和乙方还写道:“洛江沟村为了解放大片土地(原来是应洛江沟人民要求‘解放’土地的恳求而签约注),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经镇、县、市、省有关部门同意(唯独不见村民意见注),决定对村庄进行整理。潞安矿务局五阳煤矿为了开采洛江沟村的村庄保护煤柱(唯此一句实话注),决定对受采动影响范围内的住户予以资金援助(不是赔偿,是援助注)……”
它要表达的意思,其实不外乎1,因甲方采煤而水深火热的洛江沟吁请甲方正式“解放”他们;2,因为是“解放者”,所以甲方将要对村民迁徙付出的不是赔偿,而是“援助”,援助就是单向的,爱给多少,就多少;3,本协议法律上由俩成年人完成,村民全部是未成年人,故不得参与。
协议还规定,迁村分三批进行,最迟在2000年11月30日前完成,包括在“新农村建设”在内的总费用为1130万元,由甲方付与乙方,一次包清。
但迁徙没能按计划进行。由于各种原因,148户的“上党第一村”直至2002年5月才全部完成搬迁,但不顾村民死活的大规模采掘竟然提前进行,换句话说,人还都住在旧址上,下面已开始掏空
“五阳煤矿着急呀!他们等着挖煤赚钱。”老支书姜玉生说,“早晨我打开的房门,中午因为变形就闭不上了,窑洞也开始大块大块落土裂缝。晚上,采掘机的声音震得我们整夜不敢睡!”
姜玉生今年77岁,曾先后担任村会计、主任、村支书。
村民栗先娥告诉我们,2003年阴历八月十三,晚上一点多。住在旧址的她还在睡梦中,突然,一声巨响把她惊醒了。出去一看,东房尘土飞扬,墙倒下一片,屋顶也塌了下来,把家里的东西全部压在下面。隔壁学校的二层楼也塌了。
掘进机还在轰鸣着。“幸亏是半夜,要有学生,不都压死了?”至今,她回忆起来,都有些后怕。
次日,她就去找襄垣县的宋副县长和镇人大主任崔志杰。崔问她,砸住人没有?她说没有。崔说,人没事,我就不管了。
旧的家园不堪居住,大家把希望寄托在新居,因为县里大肆宣传:新村是潞安集团新研发的“抗变形科技房”。
2003年,大规模的迁徙开始了。
万万想不到的是,“上党第一村”也是危房。洛江沟的八百村民,只不过是从旧的危房,搬到新的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