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书讯】一百零一篇短文集:《不愧三餐》@中信出版社

标签:
365《不愧三餐》中信出版社 |
分类: 新书书讯 |
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
陆灏最新作品,听“沪上陆公子”讲不一样的“文艺八卦史”。
有趣有料,可细品,可闲读,可按书索骥。
知名出版人俞晓群专文推荐。
【基本信息】
书名:《不愧三餐》
作者:陆灏
书号:ISBN 978-7-5086-1790-9
定价:58.00元
开本:32开(130*185)
页数:243页
装帧:精装
出版时间:2018年8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内容简介】
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
“从最近三四年的笔记短文中,选出一百零一篇,编成这本《不愧三餐》。书名取自陈老莲的诗句:‘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这几年,也就是多读了几本书而已,聊以自我安慰,似乎日子没白过。”
《不愧三餐》是人称“沪上陆公子”的陆灏先生讲给读者的不一样的“文化掌故”——或名家逸事,若钱锺书夫妇与傅雷之往来、毛姆的小说源自其一战的谍报工作;或史事钩沉,若董其昌毁画、“语丝”之由来;或文学趣谈,若英国式谋杀的文雅、克里斯蒂小说里的中国元素……文多短小精悍,却异彩纷呈,有趣有料。
【作者简介】
陆灏,笔名安迪、柳叶,上海人。《文汇报》编辑。著有《东写西读》《看图识字》《听水读钞》,与扬之水合著《梵澄先生》。
【名人推荐】
几年里文字零零散散,终成一册小书,命名曰《不愧三餐》。有何意义?陆灏后记写道:“从最近三四年的笔记短文中,选出一百零一篇,编成这本《不愧三餐》。书名取自陈老莲的诗句:‘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这几年来,也就是多读了几本书而已,聊以自我安慰,似乎日子没白过。”
鲁迅称赞老莲的画为“一代绝作”,也有人称赞“三百年无此笔墨”。由此想到陆灏平生志趣,一句“不愧三餐”,已经清雅得了无烟痕。
【编辑推荐】
l
作者陆灏人称“沪上陆公子”,《深圳商报》专栏作者。主持编辑《万象》《新世纪万有文库》等。擅书法,工绘事,喜编书。文才曾得如黄裳、钱锺书、董桥、孙犁等名家赞誉。与沈昌文、董桥、俞晓群、毛尖等文化名人相熟。本书距其上一本《听水读钞》出版,已有四年,为读者期待。
l
名家掌故、史事钩沉、文学趣谈——
Ø
Ø
Ø
Ø
Ø
正如作者书中言:“如果有一本文学史,完全是由八卦趣闻组成,应该是很有意思的吧。”
l
全书共收入101篇文章,均短小、易读,一篇为一个完整故事,可闲时翻阅,也经得起细品考察。因作者对书中所涉事均有出处,并做考证,也方便读者按书索骥。
l
【目录】
001 不可靠回忆
009 “蜀”非国号
012 再谈“蜀”非国号
014 建安二十六年
016 左将军·豫州牧
018 镇北将军不是小角色
020 《睢阳五老图》补充
027 《寒食帖》递藏中的一个环节
030 书画寄存当铺
032 秦桧墨迹
035 “三十三宋”旁证
037 “记以存考”
039 董其昌毁了多少字画
041 影响的焦虑
043 傅青主“未脱松雪习气”
045 一仿再仿《秋山图》
047 沈曾植绘事
051 民国初年琉璃厂
053 郑孝胥润笔收入
055 有民国字样的不写
057 补说丰子恺润格
060 张伯驹的一篇佚文
062 惠孝同卖画
064 孙伯绳逸事
066 耕堂写字
071 “明人学晋人字”
074 张充和临《兰亭》
076 “临帖不可有我在”
078 李越缦书门联
080 互看日记
082 删改日记
084 喂养费
086 真赏难逢
088 苦雨斋的元旦
091 饮屠苏吃杂煮
093 在兄弟间穿梭
095 一九二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097 钱玄同骂人
099 钱鲁交恶
102 钱黄吵架
105 朱希祖那把大胡子
107 物价和书价
109 “法国淫妇”北大讲演
111 山格夫人在中国
113 一个女人有两千个鸡蛋
115 杨步伟开饭店
117 萧恩是小五还是小七
119 “一元会”论字
121 瞿安季刚大闹酒席
125 何年方免借书痴
127 “语丝”由来
130 一日能写多少字
132 未学而质美
134 王以中之死
136 迺兹府
138 百家姓之外
140 王颂蔚遗稿
143 顾颉刚摸骨
145 院士选举内幕
147 困难时期的几份菜单
149 卢芹斋·夏鼐·陈梦家
152 诸老生计皆甚窘
154 施蛰存与苏雪林见面例证
158 这样的父子关系
160 陈约不幸读者幸
162 “行书从此入,不患误入歧途也”
164 “有特别形象,则非正宗”
166 “从此入手,渐追汉隶”
168 听课笔记
170 关于掌故
172 再说掌故
174 “野翰林”
176 升官图
178 聂云台揭发瞿兑之
180 “‘唱衰’一切反动派”
182 “x太太”
184 《董小宛》风波
186 蒹葭楼诗
190 “黄书”何以被抄
192 卸了重负似的
194 “自喜老夫脑力未衰”
196 不如淡然处之的好
198 做平儿那样的人
200 初版
203 孤本
205 签名
207 书衣
209 书目
211 书价
213 童书
215 第一人称
218 冒牌绅士
220 为谍报而谍报
222 流言蜚语般的揣测
225 卡罗尔和插图画家
227 蛇鲨之猎
231 E. 莫尔斯
233 用典
235 吴兴华欣赏的侦探小说
238 英国式谋杀
241 克里斯蒂小说里的中国元素
243 后记
【文摘】
不可靠回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文汇读书周报》当编辑。一九九二年秋天去北京拜访钱锺书先生,钱先生说,《读书周报》很精彩,可以看到年轻人的互相吹捧,老人的不可靠回忆。
“老人的不可靠回忆”,可能就包括这年二月二十二日《读书周报》上吴德铎的一篇文章《也谈傅雷的误译》。文章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
据傅雷说,杨绛女士曾经介绍杨必女士向傅雷学习翻译的技巧,杨必女士译的第一本书《剥削世家》,傅雷可能出过些力,可是等到《名利场》出版后,傅雷经过认真校读后,在和朋友谈翻译时,竭力推荐这个译本,公开肯定杨必女士后来居上,“我(傅自称)不及她”。60年代后凡是向傅雷请教翻译的,答复几乎都是:请将《名利场》的原书与译文对照细读,便可曲尽其妙,不必问我,我不及她,后来居上……。相信凡是那时与傅雷有过这方面接触的都可以证明,傅雷当年确实是这样想、这样说和这样做的。
几天后,我与钱先生通了电话,钱先生主动提到这篇文章,认为吴文讲得完全不对。他说杨必有问题只会向他请教,怎么会去请教傅雷呢?电话那端,杨绛先生也抢着说话,两人历数傅雷种种不是,说傅雷脾气很坏,把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个老编辑骂得大哭。之前我早已读过杨先生写的《〈傅译传记五种〉代序》,傅雷在杨先生笔下,和在钱先生、杨先生口中,真是判若两人。我就请杨先生写封信给我们更正一下。杨先生当天就写了,《读书周报》三月二十一日在同一版以“杨绛先生来信”为题刊出,全文如下:
文汇读书周报编辑部:
1992年2月22日贵报载吴德铎先生《也谈傅雷误译》一文,提及我与杨必,想是误传。我从未像文中记傅雷自说的“介绍杨必女士向傅雷学习翻译的技巧”。杨必译《剥削世家》“傅雷可能出过些力”一语,缺乏事实根据。傅雷专攻法语;杨必专攻英语,所译《剥削世家》和《名利场》皆英文经典。她有疑难便来信向我们询问。特此奉闻,即颂
编安。
杨绛
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