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书书讯】《我们去美术馆吧!》@未读UnRead-联合天际

(2017-03-23 08:35:04)
标签:

365

分类: 新书书讯
【新书书讯】《我们去美术馆吧!》@未读UnRead-联合天际

内容简介:

 美术馆并非束之高阁、曲高和寡的艺术交流场所。美术馆的存在,等同于一种文化名片。一个群体的存在与创作,除了被同一群体研究和评判外,普通观者的感受和反馈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渐加大。一般人去美术馆,看到的可能都是“意识流”,然而美术馆真正想要传递的,恐怕鲜有人能get到百分百。如今,凡艺术爱好者都可进入美术馆近距离接触不同的艺术类别。可是,无论创作还是评论的基准线都在被持续拉低,受众感知并传播的所谓“艺术”,往往很难说出所以然。这个时候,学会看懂艺术本身,就变得格外重要。

未读特辑002《我们去美术馆吧!》,并非想要编写若干适用于逛馆装逼的指南;而是希望,更多人在与艺术靠近前,凭借这160p的篇幅里提及并抓取到的知识点,捕捉每一处暗示,学会看且真正看懂艺术。

 

产品展示:

 【新书书讯】《我们去美术馆吧!》@未读UnRead-联合天际


编辑推荐:

 1.毕加索在自己所有的绘画作品中签署日期,“因为只知道一个画家的作品还不够。人们还必须知道他何时创作了这件作品,以及为什么、如何、在什么情况下创作。”正如贡布里希所著《艺术的故事》中所言:“由于一知半解而引起自命不凡,那就远远不如对艺术一无所知!”而这所有问题的解决出发点,就是——“去美术馆吧!”这是建筑师、艺术家、媒体人、收藏家、策展人……与你分享的逛馆技能谈,也是世界名作出现在整本特辑中不动声色让你铭记于心的知识汇编。

2.这本特辑,纯内容分为三册,大小不一,采用蝴蝶钉及麻绳捆绑,构成三本册子封面文字的拼接。另附赠由各门类趣味名作设计而成的2017年日历卡,以及世界级馆别搜罗大地图。涵盖产品,没有最多只有更多!在时间紧迫的阅读时代,凭设计即可一眼分辨内容轻重,绝对完美适应“各取所需”!

3.《我们去美术馆吧!》是复合文化内容品牌未读的系列特辑第二本,每期限量印刷,基于“实用、有趣、涨知识”的理念,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珍藏性。


精彩内页:

【新书书讯】《我们去美术馆吧!》@未读UnRead-联合天际

【新书书讯】《我们去美术馆吧!》@未读UnRead-联合天际

【新书书讯】《我们去美术馆吧!》@未读UnRead-联合天际

【新书书讯】《我们去美术馆吧!》@未读UnRead-联合天际

【新书书讯】《我们去美术馆吧!》@未读UnRead-联合天际

【新书书讯】《我们去美术馆吧!》@未读UnRead-联合天际

【新书书讯】《我们去美术馆吧!》@未读UnRead-联合天际

【新书书讯】《我们去美术馆吧!》@未读UnRead-联合天际


精彩书摘:


故宫向南向西,再向东——

故宫的分离、文物的颠沛

本文选自《我们去美术馆吧!》

 

从《富春山居图》说起

2011 6 1 日,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元代书画 大家黄公望(12691354)的《富春山居图》,展期两个月。 一时间,这则新闻成为两岸的文化热点。因为《富春山居图》 分为两卷,分别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中国台北「故宫博物 院」,这是首次在大陆合璧展出。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 79 岁时花了三年画出的作品。黄 公望画完此画不久便离世,此画几易藏主:和尚无用师、 沈周、董其昌,都是名流大腕,最后落入收藏家吴之矩手 中。原作当然不是两卷本,待传到吴之矩之子吴洪裕手 中就遭殃了。吴老爷子对此画尤为珍爱,有两件事可以 为证:一是他专门为此画建了一栋「富春楼」;二是,他 大概是要效仿唐太宗拿《兰亭集序》殉葬之例,在临死 前将此画付之一炬。幸好他的侄子吴贞度眼疾手快,将画 从火中抢救出来。可惜,画作已被焚为一长一短两截。长 的为后段部分,后来名为《无用师卷》,被清宫收藏,现 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短的为前段部分,被称 为《剩山图》,在民间流传,最后收入浙江省博物馆。

许多人疑惑的是,为什么《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明明 被清宫收藏,却没有在北京故宫,反而漂洋过海跑到了中 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不妨从头说起。

 

清宫藏品,颠沛第一个十年

1911 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政府,建立中华民国,然并未 彻底废止清朝皇室的编制,末代皇帝溥仪仍旧住在紫禁城, 城内仍遵照着清朝的体系。民国政府对待溥仪也要采用对 待外国君主的礼仪,每年支付他四百万银元的费用。这个 现象持续了 13 年,到 1924 年,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皇宫。 急匆匆搬离皇宫的溥仪,虽然不可能「净身出户」,但是卷 走的财物应该不会多,紫禁城内绝大多数的文物都保留了 下来,并且政府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专门处理。这「清 室善后委员会」可以看作是故宫博物院的前身。翌年「双 十节」,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原本大清皇室的私有藏品, 转为了全体国民所有的文物。

故宫,或者说这些文物珍宝真正的命运开始于「九一八 事变」。 1931 年到 1933 年,东北战局日趋紧张,当时的故宫理 事陈垣,遂命令当时负责故宫玉器研究与典藏的一等办事 员那志良,着手准备文物的疏散工作。那志良,成为这一 段历史绕不开的人物。(他在后来曾写下与故宫几十年的缘 分:《我与故宫五十年》《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等,他所 提供的资料弥补了故宫南迁院史的空白) 关于文物的包装装箱和搬运,那志良等职员几乎没有任何 经验,何况面对如此庞大数量的文物,真是伤脑筋的事。 书画、瓷器、玉器、青铜,其实每一个门类的包装保护都 是一门精深学问,保存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的变化也会直 接导致材质的变化。后来,那志良找来了北京琉璃厂的一 些古董商传授包装技术,又借鉴学习景德镇运送瓷器的捆 扎方法。每一件国宝都用数层纸张包裹,外表再用草绳缠紧; 装箱后,用棉花填紧空隙,然后钉盖、贴封条。据说在南

迁途中,曾经发生一次火车与汽车相撞事件,事后查看文 物,只有一件黄瓷盘和一件时钟的玻璃罩破裂。数十万件 文物,在此后十余年颠沛流离中都得以保全。

 

转藏南京,谋划迁台

1933 2 6 日,第一批文物开始南迁。 至5月,五批文物暂存于上海,之后转藏到南京。19557箱, 是当时从北平到上海的文物数量,其中包括 13491 箱故宫 宝物。 1937 年淞沪会战爆发,为避战火,南迁到南京的文物不得 不紧急西迁,分三条路线:最为重要的 80 箱文物经南京、 长沙、贵阳,运到安顺;中线,9369 箱,经由水路过汉口、 重庆、宜宾抵乐山;而北线,7281 箱文物,通过火车由宝 鸡入峨眉。随着战况恶化,又不断深入偏远地区。此次西迁, 与南迁时的状况全然不一样,南迁若是避难,西迁则是逃 难。日军轰炸、大雪封山、车船载覆、粮食不济,几乎是 每到一处,都是千难万险。有时候,才将文物搬离仓库上路, 仓库夜里就被日军炮轰,或者满载着文物的汽车,要徐徐 开过竹子和木板钉起来的桥。每一步,都没有错失的理由。 幸好,「文物有灵」,这些国宝几乎没有受到损失遗盗。 那志良在峨眉守了7年。1945年抗日战争得胜后第二 年,文物全数送回南京的故宫博物院分院。然此时的那志 良,无法再回到北京。因为内战已经开始。1948 年淮海战 役——内战的关键一战之后,故宫文物的去从再被提起, 蒋复璁——当时的中央图书馆馆长开始构想文物迁去台湾 的可能。当年 11 月确定了故宫文物迁台计划,那志良将再 次随文物动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