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彩连载】《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与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场鲜明 @文通天下

(2016-11-18 08:37:15)
标签:

善良

锋芒

明哲保身

立场鲜明

分类: 新书书讯

  【精彩连载】《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与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场鲜明 <wbr>@文通天下


与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场鲜明

问题在于,我们逐渐混淆了“明哲保身”和“怯懦”的界限。

  我常想,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人构成的群体环境中,不得不把 很多的精力用来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本来沟通是为了消除隔阂,增进了解,通过配合弥补单一力 量的缺陷,最大限度地发挥力量。

然而现实中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彼此抱怨或人为地设置障 碍。总有一些人似乎站着说话不腰疼,毫不顾及自己的言论其实 只能让坏人更无所顾忌,让好人选择明哲保身,生生将善良逼成 怯懦。

于是,我们常常会面对一群好人欺负另一个好人,其他好人却坐视不管的现象。比如医患间的紧张关系,使许多本性善良的医生也只好选择少做少错,处理病情时畏首畏尾 水平得不到提高,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利于病人的及时救治。

前一阵子,我在网上看过一个关于产妇抑郁症的帖子。发帖 者讲了一个患抑郁症的产妇杀死孩子后又绝望地自杀的 悲剧。看的时候,我的心情十分沉重。随后看到有一帮的人跟帖,其中夹杂了各种无意义的指责。 有人说:“不就是生个孩子吗,哪来的那么多事儿?我当初不知不觉就生了。” 有的人责备自杀的产妇心理变态,因为她自己当初生孩子感觉很快乐。 面对这些人和他们的言论,我真的很无语,本来大家要讨论的是关于产前或产后抑郁应该引起关注的话题,引导大家关心这个群体。没想到引来一大群人用自己的“正确”来反证产妇的“错误”,也许他们确实正确,但从中反映出的对生命的漠视,恰是一种人性最大的“恶”。

我从中看到的还有更大的悲哀。

 

首先,并不能武断地说这些人就是本性坏透了,不是好人, 只是有可能这些人无法完全明白别人的感受。每个人的情况各不 相同,当事人生活中所经历的某些困境和打击,对这些评论的人 来或许并不是软肋,因此,他们会推测若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 身上,并不会给他们造成多大的实质性伤害,所以他们对帖子中 产妇的行为表示不能理解。

 

于是,他们会动不动就评论说:“那些事情我也经历过的啊, 没有那么难啊!”“我们也感受过的啊,没有那么痛啊!”他们只 愿相信自己经历时的感受,如果别人的感受与他们的不同,反应 强烈了,便认为人家有病,表现得软弱了,便认为是人家矫情。

 

本来我还想说两句,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产后抑郁这一现象, 而不是对产后抑郁的人横加指责,但一想到那些人的极端、偏执, 觉得多说无益,便放弃了。

 

通过这件事儿,我也在反思,为什么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总 是会遇到一些从未真正解决的沉默困局。

 

按说中国人的聪慧从来不逊于其他种族,但其中难免鱼龙 混杂,一些生存智慧里除了向来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勤劳能干、善 良包容外,还不难发现一些市侩哲学、投机思想。比如“韬光养晦”,这本是一个多么具有智慧的词语,现在却成了该怒吼时不怒

 

吼,该出手时不出手的犬儒主义的代名词。

 

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所以明明看到了那个讨论帖里的谬论,但最后还是选择了退避三舍,不敢理直气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

从古至今,只要人多的地方,“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都普 遍存在。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不讲规则的肆无忌惮,而真 正善良的人却不能说话了。因为一说话,不管对不对都会遭到那群人的排挤。 我们选择趋利避害的“生存智慧”本没有错,问题在于,我们逐渐混淆了“明哲保身”和“怯懦”的界限。比如,看到马路 上美艳的女司机被一个男人暴打,你作为路会怎么办?看到一 个老实的孩子被同学围殴,你作为路人又会怎么办?

 

虽然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可以毫不费劲地把自己代入 那个情境,去想象自己的情绪反应和生理反应,然后给出一个倾 向道德标准的回答。然而事实是,大多数人会保持沉默。没遇到 事情时,一切都不是问题,可一旦身临其境,可能所有的“节操” 都会支离破碎。

 

不是所有善良的人都能经受住压力的考验,正如我们常会听到电视剧中有叛徒说:“我虽然失去了尊严,但是到底我还是活着。”(而烈士则会说:“虽然我死了,但是我还保有尊严。”)

 

当你越来越多地选择“明哲保身”时,就不要怪你在别人眼中渐渐丧失了“立场”。“好好先生”“为人 NICE(友好)”的评语,也许是朋友、同事对你的夸赞。

 

本来你觉得这样也算不错,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得知马路上那个被追打的女人是你的妻子,校园里那个被围殴的孩子是你的儿子,你是不是还要再装睡下去?你是不是希望社会上这种“好好先生”少一些?

我相信,每个人内心肯定有一个被压抑的自己,他一定在渴望:行事但求无愧于心。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一世,不论一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