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吃错了,你的大脑就要饿一上午@博集天卷

标签:
健康 |
分类: 新书书讯 |

中国早就有早餐吃饱的讲究,因为上午是人的工作生活密度最高的时段,早餐要为此提供热量,所谓吃饱,其实就是吃够热量的通俗说法。这个“吃饱”后来被营养学家细化了,强调早餐要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等,具体来讲就是有粮食、有鸡蛋牛奶、有蔬菜水果,这里哪个最重要?如果是过去,人们肯定主要是吃馒头、粥、大饼、油条之类的,现在讲究了,变成了喝牛奶、吃鸡蛋。
事实上,不管生活好到什么份儿上,馒头和粥都是早餐最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中国人,因为粮食的吸收是最节能、最迅速的,属于身体的“清洁能源”,特别是大脑的功能,非粮食不能提供。人一旦生病,或者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正常饮食,就需要输液,这个时候,葡萄糖肯定是最先输进去的,因为葡萄糖能快速给身体供能。人没有能量保证就要死亡,所以能量是最基础的生命保证,特别是大脑,一刻也不能缺少能量,否则脑细胞就会因为缺氧而受伤甚至死亡,而这又是不能修复的。
葡萄糖是小分子物质,在血液循环中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而且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也就是人可以正常呼吸的情况下,葡萄糖转化为能量时的代谢产物,只是水和二氧化碳。水是身体必需的,二氧化碳可以随时呼到体外,两种都是无害的,所以对大脑来说,葡萄糖是一种能迅速提供能量而且没有有害残留的“清洁能源”,而葡萄糖的主要来源就是我们平时吃的主食和糖,我们统称为碳水化合物。
除了葡萄糖,身体必需的另外两种营养物质分别是蛋白质和脂肪,它们来自鱼肉蛋奶和各种油脂,但是,它们不仅分子大,不易进入脑组织,而且它们被吸收之后,要先转化成葡萄糖,之后再给身体供能。这就多出一个环节,垃圾产生的就要多。对于大脑这种精密器官来说,保持各部位的洁净是至关重要的,它也是以这个标准来挑选给自己供能的食物来源的。因此,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葡萄糖就成了大脑能量的唯一来源,中国人将粮食设定为主食的习惯正符合身体的这个规律。
所以,一个需要用脑的人,无论成人还是孩子,早餐是不能缺少主食的。相比来说,一碗稀饭和一个鸡蛋,比一杯牛奶和一个鸡蛋更利于大脑的能量供应,身体为消化前者所耗的能量比后者要低,特别是中国人的消化能力不及欧美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一人一天需要吃够250~400克粮食(最好由谷薯类、杂豆类组成),就是这个道理。从能量代谢的角度讲,食物吃进去之后产生能量,但食物吸收的过程本身也是需要能量的。和糖、淀粉比起来,蛋白质吸收时的耗能要多很多,占蛋白质提供能量的30%。也就是说,如果你只是从牛奶、鸡蛋中获取能量,其中的三分之一是不可能落在身体里的,在消化过程中就被用掉了,之所以我们感觉肉类等动物性食物不好消化,就是消化吸收的时候成本高。经过一夜的消化,早餐时间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已经嗷嗷待哺,这个时候进食淀粉、糖类,显然是最速效的。
很多人说,身体里那么多脂肪,人那么胖,就算饿一顿,就算这顿没吃粮食,难不成脂肪就不能转化为能量了?可以,当葡萄糖吃得不够的时候,才轮到脂肪、蛋白质转化为能量给身体供能,这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这个获取能量的过程成本是很高的,就像冬天买不到燃料时,为了取暖,不得不把自己家里的红木家具烧了一样。就算你家里有钱,烧得起红木家具,红木家具虽然耐烧,可远比普通柴草点燃的时间要长,这就意味着在它没被点燃的时间里,你的身体,特别是大脑始终要处于饥饿之中,这势必影响身体和大脑的功能。
所以,也许你的早餐吃得很好,价格不菲,鸡蛋、牛奶、培根、豆浆的什么都有,并因此少吃了粮食,虽然过了馋瘾,但是,接下来的一个上午,你的大脑是在饥饿中度过的,等于饿了一上午。
【新书速递】
《女人暖养更年轻》

暖是女人健康、美丽的基础和前提
暖养的女人身体和容颜会比同龄人年轻十岁
《脾虚的女人老得快》《脸要穷养,身要娇养》作者、
身心养生专家佟彤2015最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