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你是寂静的:林徽因传》连载1:序 她是人间四月天 @北京时代华语

标签:
情感北京时代华语林徽因传新书书讯 |
分类: 新书书讯 |
目录
第一版序
第二版序
倾谈一
01 人间
02 哀艳
03 伦敦
04 他城
05 三友
倾谈二
06 留学
07 旅行
08 故园
09 志摩
10 斯人
倾谈三
11 旧书
12 知己
13 沙龙
14 有行
15 志意
倾谈四
16 工事
17 莫逆
18 晋汾
19 不安
20 微光
倾谈五
21 伽蓝
22 尘烟
23 昆明
24 散离
25 李庄
倾谈六
26 好事
27 重逢
28 新日
29 归返
30 清华
倾谈七
31 林洙
32 绚烂
33 静美
34 告别
35 此生
附录1
诗歌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那一晚
笑
情愿
仍然
一首桃花
莲灯
忆
别丢掉
记忆
静院
八月的忧愁
冥思
山中
静坐
十月独行
时间
去春
人生
昆明即景
小诗
十一月的小村
忧郁
哭三弟恒
散文
悼志摩
山西通信
窗子以外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蛛丝和梅花
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
究竟怎么一回事
彼此
一片阳光
唯其是脆嫩
小说
九十九度中
附录Ⅱ
附录Ⅲ
林徽因年谱
第一版序:她是人间四月天
世间女子,纷丽多姿。
独独有她,哀艳如诗。
林徽因。最令人怀念的民国女子。
关于她。才情、容貌、人生际遇,样样都令世人称道。她写得一手好诗,为人低蕴沉静,又长得极美,且颇有气韵。立在一处,便似深谷一朵兀自盛开的白兰。极惹目。是美人。是才女。因此,众人看过去,仿佛世间种种好处一时间都落在她身上。
也因此,她注定是讨男子喜欢,亦注定是会遭人嫉妒的,尤其是女人。徐志摩爱她。梁思成爱她。金岳霖也爱她。又有女子如冰心、凌叔华惊才绝艳之民国才女,无一不对林徽因心存几分芥蒂。但即便如此,她们依然忍不住会去赞她。
冰心说,“林徽因俏,陆小曼不俏”。连美人陆小曼都入不了冰心的眼,但林徽因,即便冰心对她心存芥蒂,却仍旧忍不住赞一句她俏。凌叔华也是。更不愿去赞她,但依然说了她一句“可惜因为人长得漂亮又能说话,被男朋友们宠得很难再进步”。
对女子来说,大约被同为女子的人说漂亮才是令人真正得意的漂亮。甚至包括梁思成续弦,他的第二任妻子林洙说及林徽因时,也是赞叹备至。身份如此特殊的林洙,要说她对林徽因不存分毫妒忌,实在不能令人信服。
但她还是说:“我承认一个人瘦到她那样很难说是美人,但是即使是到现在我仍旧认为,她是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美、最有风度的女子”。女子之秀丽娟美,之清雅贞静,她皆胜人几分。
是为女子,她,就好比而今的林青霞和胡因梦。人美,有才,好人缘。不论谁见了,都会忍不住要赞她几句。亦有人说生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说得好。林徽因,则是将两样占得满满当当。以清丽之姿将一世杳渺光阴活得极热烈、极丰盛,极是漂亮。
从北总布胡同的“太太客厅”,到西南联大她与丈夫梁思成一起脱坯和泥筑建的屋宅,再到她患病时煎熬五年困苦闭封却依旧未曾懈怠建筑研究片刻的李庄生涯。林徽因,一步一步,走得铿锵、热烈,又哀艳、笃定。但寸寸皆是庄严并令人钦佩的。
为林徽因立传,实在是一件美好的事。世间所有的书写,或因一念之喜,或因一念之悲,或因一句叹念,或因一句咏吟,抑或是不经意间植种内心的一粒微情之种。皆起自刹那的缘。这一本书,也不过是缘起于那一句绝艳于世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去世之后,她的儿子梁从诫写过一篇题为《倏忽人间四月天》的文章来忆念母亲。那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亦正是林徽因在梁从诫出生之后欣喜所作。林徽因是美人,是才女,而终归根本,正如梁从诫所说,她,不过是一位简单女子。梁思成的淑静之妻,梁从诫的温柔母亲。
懂得爱与被爱。知足。珍重。步步丰盈。
人间四月。
她立在柳下花前。
看世景流转。
明净,清绝,如深谷幽兰。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正是“人在光天化日里,不落色境”。
世间女子,独她最好。
是为纪念。
王臣
2011年10月
第二版序:做个安静的人,与世无争
去年,我一整年未出远门,只写了一本小说。多数时间,都闲晃于生活琐细之中。有人告诉我,日子理应过得慢些,不焦躁、少功利,方能体味生活本真之趣。也的确如此。读书、喝茶、遛狗,偶尔打游戏,差不多这样的日子度过了八个月。甚至,慵懒得连旅行,也被一再搁置。
总该做点什么。
这句话,无数人对自己说过。我也不例外。一直认为,人生苦短,决不能“无所事事”。自然,“生存”这件事逼迫每个人都不得不为生计忙碌。只是,对于我来讲,总还藏有一个“无所事事”的梦想。不少的人和书都在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们,要如何坚持不懈,要如何义无反顾,要如何赴汤蹈火,才算不负此生。
可我不这样觉得。
三年前,我出了这本书。或许,便是写林徽因的缘故,让我隐隐觉得她的一生一世与我平日听来的人生夙求并不相同。她走过的路,她做过的事,甚至她爱过的人,哪怕身在乱世心在流离,她每一次可被追寻记忆的言行,皆是轻缓当中,慢慢来的。而这,也从不表示她是一个甘于平庸的女子。
事实上,她活得热烈又丰盛。
即便如此,她从来也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她写文章,做事,研究建筑,从不激切,从不焦灼,从不浮躁,她几乎是在用一生的时间在“慢”这件事上斟酌、修行。从某种程度来讲,她本身的“人生美学”或许要比她的作品更值得后人寻味。也因此,欲了解她本身如其作品的人,并不少。
在这本书里,我特别收录了林徽因之子梁从诫先生为她母亲写的一篇回忆散文,算是作为这本书的补充,以飨读者。我到底是个不相干的人,撰文难免有主观之嫌,纵是查阅大量资料,所言所写读者未必全然肯信。有梁从诫先生的文章佐证,也是为了读者放心。
自然,少不了林徽因的文字。我挑选了林徽因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附录其后,与笔者的小书放在一起。也算是文传结合,尽己所能令读者对林徽因其人、其事、其文章有一个相对完整系统的认知。今次再版,出版社在装帧、用纸方面皆亦用心,也算圆满。
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初至成都。在一座安静的城市,写一个安静的女子,过了一段也算安静的日子。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三四年。不知是不是运命之巧合,再版这本书之时也恰是我离开成都之日。人与书,书与城市,皆是安静的、慢的、自由自在的。此书也算是我在成都居住的三年时光之印证。
做一个安静的人,过慢一点的生活,与世无争,简简单单度过此生。亲人在,爱人在,狗也在。山川巍峨,河流清澈,天空湛蓝,花草繁茂。有善意,有信任,有团圆,有相伴。最好,也真的还有“一生一世”和“至死不渝”。这是我所有的梦想,大概也是最奢侈的。但我觉得,林徽因做到了。
有一首诗是最好的注解。
木心写的,《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愿日子过得慢些,愿你安好。
王臣
二○一五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