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里面外面》:感受不同的空间世界  @接力出版社

(2015-06-11 10:54:51)
标签:

图画书

接力出版社

场景

创意

文字

分类: 新书书讯
《里面外面》:感受不同的空间世界 <wbr> <wbr>@接力出版社

 

●图书简介

 

书名:《里面外面》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原作者:利兹·博伊德(美国)

出版时间:2014-8

ISBN9787544836388

 

 

●内容简介

 

《里面外面》是一本可以一看再看的创意图画书,全书无字,却有千言万语难尽之妙。

在书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简洁的线条,奇妙的开窗,完成了一幅里外勾连、动静有致的儿童日常生活场景。走进它生动、形象的画面,一种移步换景、景景不同、景内生画、画外翻新的清新气息伴随富于韵律感的节奏款款展开,它不仅可使读者直接感知局部、整体、背景、细节间的微妙之变,也可使读者在波澜不惊的场景挪移中屏气凝神,感受时间的流淌,光阴的停驻,奇妙而清新。

《里面外面》是一本可以一品再品的创意图画书,一品画面之美,一品蕴含之巧,一品发现之幽,它像一扇慧心之窗,为我们展示出一个里外相连世界的流动、静谧和温暖。

 

●作者简介

 

()利兹·博伊德

美国知名图画书作家,出版过多部童书,如《黑狗穿衣服》、《黑狗和红屋子》、《我爱妈妈》等。自小就对美术、纸艺的创作很感兴趣。《里面外面》虽然是没有文字的图画书,但是作者希望小读者们能够通过眼睛以及想象享受阅读的乐趣。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能迅速吸引孩子眼球的创意图画书,一个个精致的模切小窗口,就像一面面会变魔术的镜子,让屋里的挂画变成了屋外的雪人,让屋外的小鸟变成了屋里的涂鸦……

这是一本能让孩子编出无数个美妙故事的无字书,一个男孩、一条狗、一扇窗、两个场景……捉迷藏式的图像、优雅的插图构建出无数孩子的真实世界。

这是一本极具创造性的巧妙认知书,让孩子在“里面”与“外面”的停驻与转换中,感受时间空间的变幻、感知事物局部与整体的关联、发现现实的微妙细节、感受生活之美……

 

●精彩书评

 一扇窗,一束光,一双翅膀

——早教专家、文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 杜霞

     阅读无字图画书的乐趣,似乎很难用文字来表达。正因为挣脱了文字的羁绊,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了更大的空间,而对读者来说,同样需要放弃对文字意义系统的依赖,在反复的欣赏和体味中,去捕捉那种种细微、精妙与灵动。

利兹•博伊德的无字图画书,就又一次给我带来了这样的体验。《里面外面》为我们呈现出一种自然清新的生活图景。冬去春来,时光静静流淌,窗外的景致悄悄变换,小男孩的生活内容也紧跟着自然的节拍律动,冬季里堆雪人,春季里放风筝,夏季里玩帆船,秋季里扫落叶……他是小园丁,也是小画家,他播种、收获,品尝着大自然的甘美芬芳,也用画笔描摹着心中的线条与色彩。

浸润在这样一种生活里,语言确乎都是多余的。我们只需放松心情,跟随小男孩的视线和行动,一次次地走出来、走进去……在“里面”与“外面”的转换和停驻中,细细地感知蕴藏其中的惊喜与美丽。创作者除了借助“窗户”这样实体性的镂空方框来透视景物,还巧妙地在其中嵌入了一些类似窗户的小框框。正是这些有魔力的“窗口”,为读者增加了许多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你会发现,在这一页里真实的雪人、小鸟、小花、小草,到了另一页就成了画作上的景物或者花瓶中的插花,而这一页里翩翩飞舞在外面的小蜜蜂、小蝴蝶或者游在外面的小乌龟,到了另一页就飞进了屋内,游进了鱼缸里,就好像这些可爱的精灵在和我们捉迷藏一般。

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窗口”,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与自然万物的和谐互动,同样的“窗口”设计,也出现在作者的另一部作品《手电筒的冒险》中。深夜的森林里,小男孩拿着手电筒走出了帐篷,随着一束光的照亮,那些“潜伏”在黑暗中的动物、植物纷纷“现身”了,原来密林中隐藏着这么多的生机与快乐!而巧妙安置在其间的小窗口,则提醒我们去留意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比如小蜥蜴从池塘爬到了林地上,树洞里的小兔子一会儿工夫就跑到了土堆旁,而那个大大的月亮,总是在树梢间悄无声息地游走……在光的指引下,小动物们渐渐和小男孩聚拢到一起,它们也用这个神奇的手电筒,一点点照亮了小男孩。就像上帝说要有光世界就有了光,光亮驱除了恐惧和黑暗,带来了温暖、友情和快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艺术家们这样告诉我们。利兹•博伊德通过书中的小男孩,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好奇心是相当强大的,大约从两岁起,儿童就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力,但观察力的获得同样需要学习,需要引导。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和美擦肩而过,是因为缺少能引发他们注意的召唤机制,缺少一个“手电筒”或者一扇“窗”的指引。无字图画书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在阅读这两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热情地参与进来,仔细感受其中的精妙细微之处,积极寻找事物间的隐秘关联,像小男孩一样踏上一个有趣的探索之旅。只要不断创造机会,激发兴趣,就能帮助孩子获得细致、持久、稳定的观察力,进而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无论是一扇窗,还是一束光,它们都有可能成为发现的契机,引领孩子们去感受更多的惊喜与美好,为他们插上想象和创造的翅膀。


里面和外面的秘密

文/资深儿童读物编辑吉加

 

《里面外面》以一个小男孩正在进行的活动为线索,一个跨页“房子里面”、一个跨页“房子外面”循环交替,描绘房子的里面和外面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发生的种种变化。全书没有一个文字,自始至终都是图画,是孩子眼中的世界。作者没有任何说教,就依靠这些朴素而极具亲和力的图画给孩子们讲述故事,传授知识。

通过门口,我们从里面来到外面,从外面回到了里面;通过窗口,我们从里面看见外面,从外面看见了里面。来来回回,孩子由此初步建立起对“里面”和“外面”的认识。

故事随着季节的变换推进,孩子从室内外景物的种种变化,认识四季更替、气候转换,认识冬去春来、夏尽秋至,认识春播夏种、秋收冬藏,由此开始了对“季节”的了解。

波澜不惊的故事之中蕴含着作者的匠心独运,平铺直叙的图画之下隐藏着自然界的种种奥妙。本书的一个特点正是以图画为语言,为孩子小小的心灵开启一扇扇智慧之窗,帮助他们一步步建构对世界的认识。

故事很单纯,知识也不复杂,这本书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弄出那么多“窗口”呢?让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

图书的每一面,都开着一个或两三个“窗口”,窗外有美丽的风景。页面翻转之后,你会发现窗里也有风景——房子外面的雪人同时是房子里面的一幅画,房子外面的一棵树,变成了房子里花瓶里插的花。透过“窗口”从里向外看,我们可以找到下一页内容的线索,推测下一页随着季节变换而出现的景象。反过来,通过这些“窗口”从房子外面往里看,我们也可以回顾上一页看过的内容。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可除了有趣之外,它背后还有什么秘密呢?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一生下来就是环境的主动探索者,他们通过对客体的操作,积极地建构新知识。在婴儿时期,孩子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幼儿时期,孩子开始依赖表象进行思维(形象思维)。当然,他们这时还只能以自己的经验为中心去理解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进入学龄期后,孩子才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运算的能力。儿童心理学家同时认为,在认知发展建构过程中,儿童本身的主动性极其重要,认知发展过程是其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科学家们发现,人类在胎儿时期发育所经历的几个阶段,其实是地球上的生命在几十亿年中的进化历程的浓缩,我们在孩童时期对世界的认识与了解的过程,其实也代表着人类对大自然、对宇宙万物的探索和认知的过程。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是否留意过,是否还记得,孩子在某个时期会对小孔小洞特别着迷?他们用小手去抠沙发垫上的小洞,急切地要了解里面藏着什么宝贝;他们看到门上或墙上的小孔,总忍不住将眼睛贴近想要一探究竟……当他们将目光通过这些小孔小洞,向内窥探和向外张望时,与我们通过显微镜设备了解微观世界的奥妙,以及通过望远设备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宇宙太空探索地球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时,又有什么不同呢?

基于这样的认识,《里面外面》设计了这些极富创意的模切“窗口”。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吸引他们阅读、观察,引导他们比较、发现,鼓励他们迈开探索世界的脚步,实现对未知世界的认知,这是本书的另一大特点。

看到这里,如果我们还意犹未尽的话,那就不妨利用这本书,来做几个小游戏吧。

●记得书中都有哪些小动物吗?小狗、小猫、小老鼠、小鸟……其实它们几乎出现在每一个画面中。它们躲藏在哪儿?它们在干什么?请你当个小侦探,把它们都找出来!

●这本图画书画的是小男孩家的里面和外面,虽然时光流转、季节交替,小男孩穿的衣服四季不同,他种的蔬菜、花卉也在一天天变化,但地方还是这些地方。仔细观察一番后,你能说出哪一页跟哪一页画的是同一个地点吗?

●在相同的地点、不同的画面上出现的东西虽然有所不同,但不少是反复出现的。比如小男孩与小狗在院子里堆雪人这一页,男孩穿着的外套和靴子,戴着的手套和帽子,你在其他的页面里也能找到,对吗?试一试,选一个你喜欢的画面,再选定一件物品,找找前面、后面,它还会出现吗?拿来做什么用了?

●再来做一个数字小游戏吧。在每一个画面中出现的,无论是小男孩的动物朋友,还是他的玩具,它们的数量常常是不一样的。确定一个(10以内的)数字,选一个你喜欢的画面,把与这个数字相同数量的东西找出来,那可就要考验你的眼力和耐心了。

 

《里面外面》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当作游戏材料,培养和训练孩子探索、认知世界的能力,同时让他们享受挑战带来的乐趣。光好看还不行,好看又好玩,这样的书孩子才会喜欢。


一样和不一样:这个世界真有趣

文/北京化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咨询师 王晓燕

 

感知觉是儿童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最初方式,也是个体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透过感知经验的积累,丰富事物的表象,个体逐渐发展起思维能力,达到对事物深层和本质的认识。因此,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创设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条件,是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里面外面》这本无字图画书的作者,就是从独特的视角出发,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颇具突出特征的生动、形象的画面,通过富有节奏感、动感的场景描述,展示了直接感知和局部观察的不同特点。

《里面外面》通过生活的具体场景和周遭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的变化,让儿童以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去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现生活中事物具体且突出的特征,考察事物变化中的一样和不一样,发展起关于它们典型且概括性的形象的能力,从而奠定了抽象思维的基础。图画书中有趣且富有特色的一个个小框框,激发并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和探究,促进了儿童观察敏锐性和思维灵活性的发展。它既表达出不同场景和位置的一个界限,又反映出观察事物的不同角度;它可以帮助儿童将视线聚焦于某一特征,又留给儿童一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让孩子们在愉快的阅读中认识了一年四季的特点,发现生活情境和自然环境变化与自己的关系,学习如何适应环境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

 

《里面外面》以无字的形式引导儿童以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充分体现出“以儿童为本”的儿童观,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文字带来的经验制约,为儿童的感知能力得以最大发挥提供了条件。更有意义的是,让家长有机会向孩子学习,发现孩子的学习能力,并像孩子一样去发现有趣的世界,避免以自己的经验在孩子的学习中进行说教式的指导,促进了正确儿童观的建立。


《里面外面》:感受不同的空间世界 <wbr> <wbr>@接力出版社

《里面外面》:感受不同的空间世界 <wbr> <wbr>@接力出版社

《里面外面》:感受不同的空间世界 <wbr> <wbr>@接力出版社

《里面外面》:感受不同的空间世界 <wbr> <wbr>@接力出版社

《里面外面》:感受不同的空间世界 <wbr> <wbr>@接力出版社

《里面外面》:感受不同的空间世界 <wbr> <wbr>@接力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