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灵格谈关于孩子和父母关系
(2014-01-08 23:11:50)
标签:
杂谈 |
分类: 系统排列 |
如果拒绝父亲,就等于压抑了自己身上的阳刚之气。
隐藏在抑郁症后面的往往是对父母的蔑视。(抑郁症和想死不是一回事)。
我们与家庭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孩子把这种联系视为爱和幸福,这与孩子在家庭中如何成长或者夭折无关。这种爱是第一性的,也可称原始之爱。
在孩子的眼里没有什么善恶之分的合理标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母认为好的东西永远都是好的。
只有父母和孩子之间才有可能不平衡,因为父母主要承担了给予的角色。将来孩子再把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东西继续传给下一代,到那时这种供求关系才能达到平衡。
只有首先接受父母身上的东西,自己的东西才有机会得到发展。
谁如果极不尊重自己的父母,在他身上就会缺乏最重要的东西。他会感到空虚和失落。对父母的排斥越强烈,对自己的惩罚也就越严厉。
接受父母首先要做到恭顺,一种对通过父母获得的对生命这一礼物伟大意义的恭顺。
人们可以体验一下:如果他想象跪在父母面前,伸开双臂,手掌朝上,然后说:“我敬仰你。”接着站起身,凝视父母,感谢他们赋予你的生命之礼物。
有些人认为,对父母的这种无限制的接受可能会因其父母的个性问题、过失或生理方面的问题给他们带来不利的后果。
如果有人提出异议,他便丧失了完全接受父母的机会。
谁在接受父母方面不挑不捡,最终反倒不会继承父母亲有问题的地方,而更多的是那些好的方面。
有一种拒绝父母的特殊形式是提要求。其实谁提要求,谁就是在拒绝接受,就是把自己凌驾于父母之上的表现。
如果他想接受父母给他的东西,他就必须放弃要求。许多人不愿放弃,因此,他们也就很难摆脱他们的父母。
接受具有一种令人惊奇的特点:分离。
谁在接受,谁同时也在说:你们已经给了我很多了,够了。剩余的我自己来吧,我就不打扰你们了。这样的态度让人自立。
海灵格认为,接受是一种恭顺之举。
在他眼里接受与接纳有很大的不同。
接纳中包涵着某种仁慈,而接受是指我赞同真实存在的东西。这种接受超越道德,无善恶之分。
如果某人有一个当妓女的母亲,并且在心里对她说,即使你是妓女,我也视你为我的母亲,那么他就不能真正接受自己的母亲。
如果他说:虽然你犯了很多的错,但你仍然是我的母亲。这样说同样不行。只有孩子满怀深情的对母亲说:我接受真实的你。你是我真正的母亲。这才是真正的接受。
如果他对母亲的职业感到痛苦,他就无法真正走到她身边。他必须克服这种痛苦,才能真正接受自己的母亲。
在心理治疗中,人们常常只看到父母与孩子关系的表面。人们通常把气出到父母身上,而并不注意隐藏在深处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原始之爱。
如果孩子因学费问题或其他的要求埋怨自己的父亲,这样做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孩子将对这种越权行为付出代价。受到虐待的孩子也必须百分百地去接受他们的父母,这是为了他们能够去走自己的路。
如果晚辈要给予长辈什么,而不是晚辈从长辈那儿接受什么,那么家庭中的整个供求关系就被打乱了。
如果孩子钦佩他们的父母并能体验到父母的了不起,那么在孩子身上才能形成一种安全感。
如果孩子被迫承担起父母安慰者的角色,这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对于这种自然秩序的颠倒孩子是无能为力的。
孩子不幸地陷入这一境地并不得不承担其后果。
如果做儿女的向父母保证说在父母将来贫困和年岁大的时候会照顾他们的,那么父母会愿意让孩子离开自己。
照顾父母的通常是排行最小的那个孩子,因为他所得到的不仅仅来自父母,而且来自哥哥姐姐。
孩子必须照顾父母,这种观念许多孩子根本没有。
已经成年的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时,他们马上会感觉到自己又回到5~7岁的童年时代,而父母一看到他们的孩子也总觉得他们仍然是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