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空书法艺术医学事实深厚感情文化 |
分类: 艺术史论 |
记述的是鄱阳王在一场战争中被杀。王妃得知后肝肠欲裂,回想往日恩爱,悲痛万分,竟一病不起。请了许多名医,竟不能愈。其兄刘璜于是把当时著名画家殷倩请来,嘱咐他画出鄱阳王温和慈祥的面容。
几百年后的宋朝又出现了一位“艺术医药大家”---苏东坡。不必说他在诗歌艺术领域的贡献巨大,就在书法和绘画领域那也是个顶峰人物,他揭开了中国近千年的文人画的大幕。而更可贵的是他在医学领域也有巨大的贡献。那就是他的名著--《苏沈良方》。




苏轼《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苏东坡《潇湘竹石图》中国美术馆镇馆之宝纵28厘米,横105.6厘米,绢本
傅山《幽居图》
傅山的绘画,流传于世的比书法较少,多为博物馆和私人收藏,故宫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馆仅有傅山画的《崛崛红叶》、《土堂怪柏》、《阳泉“四”景》。此画古雅入神,画意曲尽其妙、耐人寻味。傅山绘画总体构思是四个字“写意写生”。写意画是借助自然景物并结合与书法融为一炉的笔墨情趣,抒发其胸中愤懑不平之气和抑郁不平之志。
另外还有临床基础理论著作《外经微言》,分别从不同角度阐发《内经》理论。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足以影响中国书学领域。
提倡作书法宁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华巧,应追求一种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艺术境界。
傅山行草《丹枫阁记》辽宁博物馆馆藏
用笔雄浑飞动,气势夺人,挺拔刚健,而又连绵不绝。挺拔处有如长枪大戟,巨石腾空:连绵处则如棉里囊铁,刚柔相济。笔触沉着,无往不收,纵横自如,停当有致。
时间来到1974年,在傅青主的老家,山西应县,著名的木塔塑身佛像内发现了现存稀有的辽代第一手绘画作品---《神农采药图》,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此图表现的是神农在采药途中,身背药篓,左携药锄,右擎紫芝(药篓内亦盛满灵芝仙草)。画的线条流畅,形象生动,色调和谐,师承唐代绘画的风格。神农凝神平视,行于山石之间。
我们不知道画家是谁,但深信画者对中医药文化的深厚感情。作者一定深谙中医药和书画同根同源之道。那山间走来的神农不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吗?
站立在久远处的这位画家,的是否知晓他的画能流传到今天?而画中表现的精神能否得到传承?穿过千年的时空,我们仿佛在和画者凝望--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