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白世界里的毕加索

(2012-10-20 20:13:54)
标签:

马蒂斯

梵蒂冈

格尔尼卡

巴勃罗·毕加索

古根海姆博物馆

分类: 艺术史论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最伟大的画作是黑白单色的。《格尔尼卡(Guernica)》谴责了一场血腥袭击而不使用血红色。毕加索这幅抗议西班牙内战期间对巴斯克城镇轰炸的反战杰作是一部由黑白和灰色阴影构成的单色史诗。他为什么要把它绘成这样呢?

黑白世界里的毕加索

骨架与阴影……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所作《格尔尼卡(Guernica)》的细节。摄影:巴尼·伯斯坦(Barney Burstein)/Corbis

 

     乍一看,这个问题似乎很容易解释。《格尔尼卡》中,一些黑白线条看起来很像新闻报纸。当毕加索描绘其对痛苦的视觉呐喊时,希特勒的空军为支持西班牙法西斯主义者而在1937年四月26日对格尔尼卡进行轰炸在当时是一条新闻。毕加索同年在巴黎描绘其对这一事件的直接反应,这一行为是在报道新闻动态。他的画作中新闻纸般的灰色(在一个彩色印刷报纸还未诞生的时代)强调了图画的即时性。

    但问题远不止这么简单,一场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正在举办的展览阐明了这一问题。“毕加索:黑与白  (Picasso Black and White)”探索了其将色彩剥离出绘画之外的毕生兴趣:他用智力构思替代感官乐趣的尝试。

黑白世界里的毕加索

黑白世界里的毕加索

   构图与色彩之争是一个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辩题,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正如我在《失落之战(The Lost Battles )》一书中所述——艺术都是关于“构图”的。其基于绘图与理念。这就是为什么米开朗基罗嘲讽其在梵蒂冈的敌手提香,称如果其能学会绘画水平就相当好了——那些梵蒂冈画家,在米开朗基罗眼中,都是没脑子的善用色彩的画家,俗气的视觉糖果的提供者。

    在20世纪,如果说马蒂斯扮演了提香的角色的话,毕加索就扮演了米开朗基罗。马蒂斯的狂野色彩以富有想象力的色调表现万物。马蒂斯是一位色彩之神。相反,毕加索声称,色彩在绘画中是次要的。对他来说,事物的结构是骨架与阴影。

    一战前,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革命是对平面与色彩的摒弃,对潜藏在传统而优美的图画下艺术实质的探索。在对立体主义的所谓“分析”阶段,他几乎完全放弃了色彩。这一阶段毕加索最为深刻的作品将目光引向了褐色与黑色的迷宫,在那里,必须从内部重获真实。这一对世界隐藏结构的极端探索在毕加索的绘画事业中居于中心地位。

黑白世界里的毕加索

黑白世界里的毕加索

黑白世界里的毕加索

   1930年代,毕加索重返立体主义的黑白心态。这一时期,他并非在搜寻认知的朴素真理,而是在寻找灵魂的潜藏真相。毕加索的素描与速写系列版画(Vollard Suite)发明了一种由线条与阴影构成的新视觉语言,以唤起最深层的冲动与恐惧。同样的黑白单色神话涌入了1930年代的画作中,包括《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是黑白单色的,是因为其在挖掘隐藏在图画背后的真相。有色彩的图画,是用来被欣赏的。毕加索在《格尔尼卡》中并不想让我们被动地看,而是想让我们从中想象这个可怕的瞬间。色彩能轻易地移走我们的注意力,而黑白则迫使我们思考。毕加索绝对是一个思想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