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费城画展解读梵高的精神状态


标签:
费城gb2312梵高博物馆美术馆h2文化 |
分类: 艺术史论 |
梵高和疯狂的艺术(1/12)
由费城美术馆授权提供
我们都知道文森特.梵高的精神状态不怎么好,而最近的一部综合性传记则告诉我们他究竟有多么疯狂。现在的问题在于,梵高的疯狂对于他的画作而言很重要吗?在最新一期的《新闻周刊(Newsweek)》里,我著文讨论了梵高和他的疯癫,并认为他的失衡相当重要,因为他的画作就是为了描绘这种失衡,梵高的粉丝希望他本身和他的艺术变得疯狂。在费城美术馆(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举办的新画展《梵高特写(Van Gogh Up
Close)》,为了欣赏这位画家在晚期放大观察而绘制的作品,完全忽略了他的传记。不过或许即使是这些看上去几乎没有什么特别之物的视角,事实上也应被解读成荒唐的画作。在这个梵高艺术幻灯秀里我努力尝试这样的解读。
就拿这幅作于1888或1889年的著名向日葵来说,值得记住的是,在当时的巴黎,人们可能并不认为这是一幅普普通通放在桌面上的花束,主体本身就像它被绘制的方式一样异乎寻常。而且请注意梵高似乎让花瓶上写了自己的名字,这使他的确异乎寻常。这些用荒诞的方式绘制的荒诞的花朵是某种自画像吗?
——布莱克.哥普尼克(Blake
Gopnik)
迷失于杂草(2/12)
乌得勒支中央博物馆/由费城美术馆授权提供这是梵高作于1887年的《矮树丛(Undergrowth)》。梵高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和主题内容的缺失,使他的图像不具任何普通的叙事视角。这纯粹是在寻找观察的目的,看上去画家对于重要的事物已失去了正常的焦点。
扭曲的世界(3/12)
克利夫兰市博物馆/由费城美术馆授权提供梵高于1889年在圣.雷米(Saint‑Remy)绘制了这幅《修路工(Road Menders)》,当时他是附近精神病院的一名患者。这幅画显然暗示了——或许是刻意而为——这个世界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一触即发(4/12)
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梵高博物馆/由费城美术馆授权提供
梵高于1889年画下了这只帝王蛾。这个图案比普通的昆虫学研究显得紧张不安了许多,它暗示了恐怖。
无力垂下的头(5/12)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艺术资源/由费城美术馆授权提供这是梵高作于1887年的《向日葵(Sunflowers)》。梵高所绘的许多没有生命的物体都暗示了人类或躯体:这两朵花似乎没有力气让它们的头高高抬起。
躁动不安的水果(6/12)
芝加哥美术馆/由费城美术馆授权提供
梵高在1887年绘制了这幅葡萄、柠檬、梨子和苹果的静物。这些水果似乎都在嗡嗡作响,就像是用心灵遥感弄出来的,显然它们不适合作为餐后的美味。
梵高,或是蒙克?(7/12)
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由费城美术馆授权提供
在1890年的《有两人的矮树丛(Undergrowth With Two Figures)》中,梵高画中的人物似乎就像画家本人一样迷失了方向。
为细节而画的细节(8/12)
瑞典国家博物馆/由费城美术馆授权提供金合欢开花的枝干是梵高更集中放大的画作之一。然而这些几乎无法辨认的翻滚的符号,并没有传达出客观科学的浓缩,反而更像是对于不靠谱的细节的过分重视。
狂躁的牧场(9/12)
伦敦国家画廊/由费城美术馆授权提供
《有蝴蝶的长草(Long Grass With Butterflies)》是梵高绘于1889年的作品。据费城展览的一则墙上的文字所言,“杂草的叶片隐喻了简单而关注的生活。”然而这幅画的杂草和笔触的迷乱,比起冥想更像是狂躁。
鸦片之梦(10/12)
荷兰市立博物馆/由费城美术馆授权提供梵高于1890年画了这幅《罂粟田(Field With Poppies)》,当时他的精神健康非常不稳定。这幅画给人一种画笔就像梵高本人一样迷惑的感觉:画笔用同样的笔触来表现天空和花朵。
大自然疯了(11/12)
瑞士贝耶勒基金会/由费城美术馆授权提供
梵高在1890年画了这片堆着小麦的田地,这是他痛苦一生的最后一个年头。此时他正在练习绘画"de tete"——从他的脑海和自然中练习。像这样的疯狂的图案,所画的主体却本应是田园生活般的宁静,这让观看者不禁要怀疑在梵高的脑中到底在发生什么。
没有焦点的世界(12/12)
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纽约艺术资源/由费城美术馆授权提供
这幅绘于1890年的杏花,是梵高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中画的最平静的作品之一。他作此画是为了纪念侄子的出生。不过即使是这样可爱的图案,也给人一种丧失焦点和这个世界已经没有稳定参照点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