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比画派(NABIS)

标签:
纳比巴黎b2b印象派e6文化 |
分类: 艺术史论 |
1888年左右一群法国年轻画家在接受了朱利安学院培训之后,自称为纳比(先知--在希伯莱语里)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热情高涨的状态对他们来说是很自然的状态。这些年轻人性格和才能迥异,他们致力于打破装饰画和传统架上画的界限,在印象派发展到极致的情况下摸索着艺术前方的道路,他们认为印象派已经发展的过于肤浅和感性。他们推崇神秘主义的美学,使得他们的绘画偏向象征主义。
由于Paul Gauguin 的建议,Paul Serusier 创作了《护身符》一画,这也标志着画派的成立。
那时的画家在Paul Lanson的画室里集结,于是这里被誉为“预言家的庙宇”。他们的理论是认为:“一幅画在成为他说表现得事物之前,主要还是平而无华的表面,上面覆盖着由一定秩序组织起来的色彩。他们摒弃了一些传统画画的材料。自由的在地毯上,扇子,马赛克,家具,陶瓷,海报等上面绘画,他们认为实质的东西只有梦境、精神性和生活的隐私性。他们拒绝了表现主义,并且赋予线条一种情感的力量,于是出现了大片色块的抽象绘画的原型。
主要的画家还有:Pierre Bonnard 被日本绘画艺术所影响。
Henri Gabrel Ibels主要描绘巴黎街头的景色。
Edouard VUILLARD 画作有着壁画般的效果。
Maurice Denis 充满了宗教色彩。
Aristide Maillol 是后加入的,但是知名度和艺术贡献却相当大。是当时雕塑三杰之一,圆滚厚重的形态,空间感极强。
Georges Lacombe 被称为纳比雕塑家。绘画充满了神秘色彩。
瑞士人Felix Edouard Vallotton 最后加入团体。创作批判性极强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