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快乐是绝对、人人共同、单维、基数可量与人际可比的!

(2011-08-26 13:11:48)
标签:

衡量快乐

杂谈

分类: 快乐

前文论述应该以环保负责的快乐国家指数“娥妮”替代GDP。然而,快乐是否可以单维衡量?国家的成功是否能够主要根据单一指标呢?由法国总统SARKOZY成立,有多位经济学诺奖得主的委员会的报告,也强调必须用多项不同指标。虽然笔者认为, 终极而言,快乐是唯一有价值的东西,然而,在未能够获得快乐的可靠信息时,使用多项有关指标是一个办法。不过,由于这些指标与快乐的关系不是很密切,还是使用快乐本身比较可靠。

一个通常的错误是认为快乐是相对的、多维的、因人而异的。许多经济学家与快乐研究者也认为快乐(以及偏好或效用)只是序数可量(只能够比较高低),不能基数衡量(比较差异的大小),更不能进行人际比较。因此,本文的标题,很可能会被认为是无知的,甚至是可笑的。然而,标题中的所有断言,都是正确的!

 

为什么有苦乐的感受?

人们由于有遗传、经历、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看法与偏好,在同样的情况,可能有不同的快乐。这使人们错误地说快乐是相对的与因人而异的。实际上,快乐本身是绝对的与人人共同的,只是同一个因素可能对不同人的快乐有不同的影响。要明白这个道理,先问人们以及其他动物,为什么有痛苦与快乐的感受?

笔者于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1996 的一篇文章中论述,比较复杂的环境(或生态位)有利于比较理性物种的进化。越理性物种的进化,又使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这个良性循环,部分解释进化的速度。

有理性的物种的行为,不是完全根据基因决定的硬性刻板模式,而至少部分根据对当前情况的有意识的判断而随机决定。然而,如何使这些决定是符合生存与繁殖呢?进化(或上帝)的方法,是让那些有意识的物种,也具有苦乐感受。当它们做对生存与繁殖有利的活动时,例如在饥饿时进食,温饱之后与有生育能力的异性交配,它们就会获得快感;当它们做对生存与繁殖不利的活动时,例如伤害身体,就会感到痛苦。

 

快乐是绝对的,人人共同与单维的

由于上述进化生物学原理,苦乐不只是人人共同,甚至是跨物种共同的。当然,不同物种在苦乐的感受上,会有程度与感觉类型上的不同;没有嗅觉的物种,不会有香臭的感受,就像盲人不能有视觉的感受一样。然而,不同感觉类型上的感受,感受主体依然能够单维地比较它们的大小,这样才能够在必须选择时,做出对生存与繁殖最优的取舍。多数哲学家好像不知道这个基本进化生物学道理,还在争论不同感受是否可以比较,是否有性质的不同或品质上的高低。

一般上,人们认为有些感受是比较高级的,例如对诗词或古典音乐的欣赏;有些感受是比较低级的,例如对啤酒或冰激凌的喜爱。这是由于下述或类似原因。首先,对诗词的欣赏,多数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而冰激凌连婴儿也会吃。其次,诗词的欣赏会加强将来的欣赏能力,而吃太多冰激凌可能会发胖,酗酒更加可能会对健康与对其他人造成危害。由于这些或类似原因,人们可能认为不同的感受有高低级之分。其实,只要适当考虑对他者与将来的影响,就不须要分高低。

人们经常说快乐是相对的,因人而异的。笔者认为这是不正确的,至少是有误导性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快乐是绝对的,但快乐受相对的因素影响,而且由于人们在天生禀赋、人生经验、文化教育等不同,同样的因素或情况,对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人们可能会喜爱不同的东西。然而,不同的人,如果感到痛苦,就是痛苦;如果感到快乐,就是快乐。在这个意义上,快乐是绝对的,人人共同的。

人们在先天与后天上的不同而造成对快乐因素的差异,也经常被夸张。 实际上,不论是高人矮人,华人洋人,诺奖得主或凡夫俗子,肚子饿时吃新鲜与有营养食物都会获得快感,虽然有些人偏好吃咸,有些人偏好吃辣。还有,饱暖则思淫,男子比较花心,古今中外,少有例外。数以千年,有几个柳下惠?

另一方面,相对因素的重要性,却往往被低估。这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人际相对地位的相互攀比,包括相对职位、财富、收入、消费,以及具体物品的拥有与消费,例如房子、汽车、衣服与珠宝等。近年的研究显示,相对收入对快乐的影响,不但对有钱人来说是很重要的,甚至对相对贫穷的乡村农民,也比绝对收入更加重要。古人说,不患贫而患不均,至少是在温饱之后,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第二是本人与自己以前或最近的消费或其他经历的比较或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古人早就有体会了。然而,到了现在,根据学者研究,人们还是几乎完全没有把当前的高消费对将来的负影响考虑进去。因此,人们还是过高评价高消费对长期快乐的贡献。

 

快乐是基数可量与人际可比的

只要知道一个人对不同消费组合的排序(偏好的高低比较)及其消费预算,就能够推导出其对消费品的需求函数(在各个价格下的需求量)。因此,如果我们只要分析物品的价格、需求量、交易量等客观变量,并不需要知道人们的基数效用(效用代表偏好)。基数效用不但包含偏好高低的信息,也包含偏好差异的强度的信息。

许多经济学者,由于不研究需要基数效用的社会选择与最优人口等问题,基于奥卡姆剃刀(Occam's Razor)的原理(不必要的假设应该去除),把基数效用抽象掉了,并进一步认为效用以及快乐(若不考虑无知、对他者的关心与无理性,两者是一样的),就只能够进行序数或高低的比较而已,并不能够进行差异的强度的比较。如下所示,这显然是违背事实的。

考虑下述三个选项:

甲。现状,

乙。现状加上被普通一只小蚂蚁咬一口,

丙。现状加上被抛进沸滚的水池里。

如果效用只是序数的,则你只能够说,甲比乙好,乙比丙好;你并不能说,乙比丙好的程度(不论是以效用计或以快乐计)大于甲比乙好的程度。然而,我可以斩钉截铁地说,在我的情形,乙比丙好的程度至少数以百万倍计地大于甲比乙好的程度。而且,虽然我不是你,我也能够99.99%确信,在你的情形,乙比丙好的程度至少数以万倍计地大于甲比乙好的程度。更进一步,我也能够99%确信,在我的情形,乙比丙好的程度至少数以千倍计地大于在你的情形,甲比乙好的程度。

对,这是快乐或效用的人际比较,是经济学大师Robbins教授认为是非科学的价值判断。然而笔者上述基数效用与人际快乐比较,却是牢固地基于基本进化生物学原理的。被普通一只小蚂蚁咬一口,对一个正常的人的适生性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其所造成的痛苦,也是微小的。被抛进沸滚的水池里,很可能使那人死亡。因此,其所造成的痛苦,是巨大无比的,那人也必定会尽量避免。因此,乙与丙之间的快乐差异,至少应该是甲与乙之间的差异的几万倍,甚至是几百万倍或更多。快乐肯定是基数可量的!

对,人际之间可能有相当大的差异,然而几乎可以肯定不会是几百倍。因此,我也能够99%确信,在我的情形,乙比丙好的程度至少数以千倍计地大于在你的情形,甲比乙好的程度。快乐也是人际可比的!

 

如何进行人际基数快乐比较?

我们的大脑分成左右两半,但由于中间有脑神经连接,我们正常情形感觉心灵是独一的。然而,左右脑被分割的病人,左右脑各有分别独立的主观意识中心,互不沟通。既然用脑神经连接,就能够把两个心灵连接为一个,则如果用高科技(现在还没有)把你的大脑与我的大脑连接,则我可以感受你的快乐,你也可以感受我的伤痛。人际快乐比较可以变成完美的!

在科技达到这么高的水平之前,人际快乐比较依然是可能的。埃奇沃思(Edgeworth)认为,最小刚好可以感知的快乐量,是人人一样的,并认为这是不可证明,但显而易见的公理。笔者用更加非接受不可的公理,于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75,把埃奇沃思的公理,证明为一个定理,并且进一步证明,社会应该极大化的是所有人的快乐的等权总和。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996,笔者把上述人际可比的基数快乐,应用到实际的快乐衡量。现在,在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的资助下,笔者与博士后研究员周海欧与梁杰,正在对这人际可比的基数快乐的衡量,进行优化与简化,希望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