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去台湾蹓蹓,其实不必

(2019-08-30 07:44:46)

去台湾蹓蹓,不少人有这愿望。

唱了一辈子的“一定要解放台湾”,还有“阿里山的姑娘”,去看看,应该的。这也是宣传促进旅游的例子。

文革前的教育,是说宝岛台湾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中,岛上有什么矿藏、海港还有甘蔗地,郑成功在那里打败了荷兰人。文革后的教育是两岸一家亲,欢迎台胞探亲,相逢一笑恩仇消;那里有阿里山姑娘,有余光忠、白杨、殷海光。

校园歌曲来了,“外婆的澎湖湾”、“同桌的你”;邓丽君的歌甜美,罗大佑的声音苍凉,苏芮的“橄榄树”永远寻找故乡。

席慕蓉的草原故乡梦,三毛任性的爱情唯美,散文可以如此生活化,仅仅表现内心体验,不必有歌颂什么、赞美什么的政治任务。

原来,中国话可以这样说出生活的甘苦爱恨,原来中国文字可以这样贴近生活,为百姓所用,醒了我们一代人,有了些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台湾,去不去,我们都不陌生了。

台湾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们也更不陌生。官场,两蒋与李登辉,路线并非是急转弯的。将来的两岸交往史,会记住点滴的细节。因为两方各自叙述,后人会比较、疏理出分合的大致原因。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我的感受是: 大家踩不合拍,还在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历史的误会。大陆对两岸关系的理解,三十年前有现在的水平,估计“当初”会有另一番作为。台湾对大陆的理解,三十年前知道如此,也会是“当初”另一番作为。大家走叉了,各自发展出特别的政治文化。

台湾基层,如韩国瑜宣示的:“从他身体上踏过去”,二十年前我与一台商深谈,也是这态度。我说:“阿扁若敢真独,我们是敢打的”,那时我年轻,扛得动枪,仿佛活捉阿扁是我的任务。那人敬我一个酒,说:“打,肯定打不赢你们,但民主与自由没了,我也会扛枪上战场”。我们在昆明的一个小酒馆里闲扯,两个民间商人,做好合同之后,如同边境上一会儿提刀争地界,一会儿集市换马匹的农民。然而,我们都是认真的。

几年前,同台商杨老哥闲茶,再次谈到阿扁的贪腐,他说:“看看大陆这些贪官,比如白恩培、李嘉庭,级别与阿扁一般,阿扁还贪不到他们的零头”。而现实中,中央严肃反腐,下面仍有反腐影响了经济这样的流言。某些理论家,抛出“因为有先进性,所以腐败了人民也会理解,也能实现复兴”,你腐败了,哪里还有人民生路,怎么理解你的“先进性”?大陆也是容易出怪调调的。

以台湾人的认知,大陆人什么自由、民主也没有,更没有个人权力。他们对大陆“钉子户”、“访民”的理解,近于“难民”。而实际上,大陆人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的权力,也不是虚的。城市近效农民,证地拆迁中成为先富一族,也是靠政府对权力的尊重。大国企职工可以内退领工资,也是对于个人“权利”的尊重。云南古树茶很贵,政府也不会免费征收茶叶,你家古茶谁拿走一叶都不行。

以大陆人的认知,台湾人啥都靠自己,政府一样不管。其实人家也有政府承担教育、交通、电力、养老、居住、医疗等方面基本服务的,并且干得不错。他们政府干这个公共事务是责任,不用人民感恩,却要接受挑剃。

大陆人与台湾人,语言文化相同,却形成两种不同的社会价值,活在不同的梦里。那么,对于两岸之间的关系定位,也必受制于文化的差异。想和平共赢,双方都不可以去老祖宗的线装书里找办法,得活在当下,有超越古人的智慧。

社会文明也是会迭代进步的,彼此都回不去大清朝了,也更回不去民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