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现代庄周
现代庄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844
  • 关注人气:2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书,读与不读,要慎重

(2016-06-27 07:45:44)
标签:

猜想

读书

杂谈


我常常与自己战斗的,就是凡事问问自己,思考时该有立场?是否预設结论?若有,我会果断中止思考过程,因为方法既不靠谱,结论必不可信。研究过程,思考过程,白费功夫。不如让自己休息。

按照我的方法论,这世界许多人的书,不值一看,仅仅能供批判之用。这些立场包括民族主义立场的、国家立场的、阶级立场的、死多立场的、死空立场的、特定利益、特殊喜好等等。因为基于立场,它们没有客观性,偏离真相。读这样的书,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

国內很多研究,自然科学的,我们会发现不少是预设结论的。或者同一个研究方法,用于不同类型的对象。因为这些深陷找理由支撑某种结论的研究,不少有刻意忽略或避免相反证据出现的倾向。要么资料修改,使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合乎刻意需要出现的结论。要么对出现不一致性的结论作统计或然解释。我见过很多文章,很多研究,逻辑推证走不通时,他们走统计解释的路线。

拉大旗作作虎皮,也很常见。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整一长串洋人、古人、专家名字出来,只接用结论证明结论。或者忽视方法的可靠性研究。记得大学毕业时,导师给我篇论文,要我仿照该文方法,利用若干观测数据作研究;结果,我用一周时间,证明这个方法不靠谱,导师说:就写一篇论证这个方法不靠谱就可以了,这对我影响很大。

如今,我看某些自己很在意的结论,要追朔到方法本身,而不仅仅是资料可靠性。

后来,我发现,预设结论和持特定立场,是绝大多数研究和分析的死穴。预设结论,可以说是猜想,但你必须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去证明,或者精确的试验去验证。但为了混口饭吃,研究者不得不热衷于寻找支撑结论的理由,罗列有利证据,忽略不利证据,统计与或然。

中国现阶段的研究体制,往往是你证明了多少结论比你否定了多少结论重要;但从科学发展观来讲,否定才是重要的,你找证据把前人的结论全否了,或者部分否了,或者重新定义有效范围,这个才是新理论新方法被发现的开始。由于我们体制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诸方面都很不支否定的,所以我说,读书要慎重,因为值得一读的,真的太少。

在我们这个时代,读那些持有特定立场的、预设结论的文章、专著,往往和进了传销窝子是一样的。读书,对于多数人,其实是变相接受洗脑。

读,还是不读?真要看着办的。

阅读 211 投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