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见到曾经有位师大师兄或者师姐对师大中文系老师的回忆,遂摘录并补充了几点,一起重温。望莫怪有抄袭之言,只是情到此处无法自拔,借此释怀。
中文系的学生80%都是女生,而中文系的先生80%都是男性。
讲到中文系的老师们总是让人觉得此生没有白来浙师大。大一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有颗美男志的叶志良老师,他往讲台上一站,任他如何卖弄都是一种风情,他待学生极好,考试重点100%画出,也从不为难学生。之后同样教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老师潘正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15幢阶梯教室的最后一课,画完重点,告诉我们他的成长史,并且告诉我们日后在考研或做学问等方面他能帮忙的地方,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这个老师是会往死里帮人的,并且不求回报。教文艺学的黄宝富老师诙谐幽默,深受学生欢迎,他爱电影,也爱给我们放电影。他组织我们看《放牛班的春天》,《遗失的二十七个吻》等,为默然的学生内心种下一些新鲜的芽。教文艺心理学的刘彦顺老师,留给我的是几个关键词:牛仔裤、妙玉、巩俐、骆家塘菜场的一个南瓜、有个喜欢张韶涵的女儿等等。最让人忘怀的是那个“一只碗”的故事,我曾经也问过很多人:让你眼睁睁看着一只被狗用来吃食的碗,用最先进的消毒技术消毒,问你还愿不愿意用这只碗来吃饭。很多时候感情是可以超越科学的,科学解决不了感情的事情。教外国文学的裘樟清是一个爱写诗的男人,课堂上总是会让我们聆听到他当年的情诗或者其他别的诗,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个生活在浪漫世界的人,只是恨不能接受在骆家塘遇到他和夫人一起买菜,似乎打破了他的高贵气质和浪漫风度。大三那年他退休,不知道还有否写诗,我想是有的吧!教古代文学的高玉海是带我走进《诗经》的那个人,听他讲课我很多时候会幻想自己就是那个在水一方的佳人,遂给自己网名取为蒹葭萋萋。宣炳善老师,想起他便觉得有趣,真是一个可爱的人。他最受欢迎的一门课是婚姻文化概论,通识课程,入座率很高,曾两次都没有选进。聂志平老师圆乎乎的,那年大雪,我们踏雪去上课,进了教室,便看见他戴着一顶造型奇异的帽子。景盛轩老师是公认的好人,我们看见他带着自己的妻子在黄昏的校园散步。他的妻子矮小,身体天生有些不幸。如今每次走进衣之家百货看到景轩这个丝绸牌子都会想起他,想起这个如丝绸般的男子。葛永海老师被我们称之为“海哥”,他新婚的时候我们有幸聆听了他在婚礼上作的诗,“一个男人的担当和一个女人的守望”,课在一片嬉笑声中开始,又在一片嬉笑声中结束。他还突发奇想要我们写儿歌,每个人在课上念。枯燥的知识已经埋在记忆的深处,有趣的细节却长留心头。常立老师极有想法,思想开阔,是极聪明之人,不过他在课上却总是一成不变的声音,令人昏昏欲睡。他出的考卷新意十足,品味又十分独特,看冗长的赫尔佐格的电影,教室里学生走掉一半。王嘉良老师德高望重,讲起三十年代文人的八卦来却毫不含糊,说起那些轶事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想起中文系的或老或少的这些才子,还真别有性格,别有生趣。
离开学校两年,久不动笔,笔甚生疏。学生们犹如麦子一茬茬地成熟离开,老师们兀自日日耕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汪曾祺记载西南联大各位老师的轶事至今读来仍旧充满意趣,而不知现在师大的各位先生们,生活是否如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