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读经儿童由于背的遍数非常多,读的速度太快,您觉得这样好吗
问:老师有很多孩子非常聪明,也许背的遍数非常多,后来速度非常快,您觉得这样好么?
答:提倡也不禁止,因为如果我们要引用近代对脑神经的研究,含含糊糊的念也是开发右脑啊!那你又说如果这样含含糊糊的过去,我怎么知道他在念的怎么样啊?那你让他读慢一点,字正腔圆的背嘛!我们背经的过程中教他写字或者默写,默写总不会那么快吧!除非他会写草书。我们开发孩子不需要总是用大人的观点,许多的问题都应该放松点。
最简单实用的开办私塾的教育模式是什么
问:老师如果我想开一家私塾,那最简单的最实用的开办的教育模式是什么呢?
答:教读经的开班方式基本上有两个类型:一个是学校的,一个是校外的。那么社区的读经班是有两个模式的,一种是课余的,一种是专业的、全天候的读经班。课余的是一个礼拜上一次课,或者是布置作业,一个是回家在家里自己把课程完成,这就叫业余的读经班。有的专业的是在读经四个小时以上,才是全天候的,叫做在家自学的叫做读经学園,读经学堂,读经学校可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在体制内的融入法,利用零碎的时间最好是每节上课之前。第二种模式是最近提倡的“半体制”,他不是有国家体制规定读经。但是校长或者老师和家长协商,老师是以大量的时间来读经其他的功课做相当的调配。这种模式我认为将来有大的发展,因为全国有五个六个,以后就會有很多个的这样做的。一个孩子潜能很大的,适当的开发就可以展现巨大的能力。大部分的老师、家长认为学校功课都没有学完,其实我们是没有开发他的能力,是我们压制他的能力,是我们把孩子教笨了。你总教他笨,一年两年不是笨一两年,他是那笨一辈子。不管是体制内、体制外的教育,还有另外的补充教育模式是幼稚园,其实幼稚园是很容易推广读经的,因为国家对於幼稚园的规定没有太多的限制,所以许多幼稚园读经也有两种方式,一种在原有的功课之上大量的读经,但也可以让幼稚园转型或是新开一个幼稚园,以读经为主的幼稚园叫读经幼稚园,每天读经在四个小时以上,在这两种幼稚园毕业的学生和其他学生相比,能力气质有千里万里的差别,希望你的孩子在幼稚园的时候,务必大量读经,读三年一辈子就够了。
24小时听CD是不是合适呢?是否让孩子多听一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呢
问:反复听CD24小时是不是合适呢?是否让孩子更多听听大自然的天籁的声音呢?
答:也可以的,我说24小时要听那样是原则上的建议,也可以说是一种夸张性的想法,但是不见得不行。你要相信人的能力是很强的,大自然的声音他也可以听到啊。
你为什么看不起我们的孩子呢?宋朝王安石有一首诗,说“蝉燥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又有蝉声又有鸟叫,你难道会说你不要叫了很吵的,我要清净,这样很不清净。结果呢因为我们有的时候倾听能力很强的,你怕什么呢?但有的时候我们把声音关掉,往往听到的都是喇叭,你还是听古典音乐好了,所以这是一个总原则,你也不必那么执着。你要做不会有你想象的那么多毛病,你不做也可以。所以我这只是一种建议供人参考,但是有的人去做了实践,也没有听说他有坏处,只是好的反应,好的回报,并没有听到坏的消息。所以你也可以试着做的,心里不安的时候关照(掉)一下没关系。
对高材生人情世故为零分,这种现象您怎么看呢
问:对高材生人情世故为零分,这种现象您怎么看呢?他也有好多知识可是他的情商不高。
答:这种情况不是普遍的,是特殊的。也就是说大部分聪明人他到处都很聪明,大部分高材生各方面表现都很好,那么如果有一些高材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小,这样的你就可以选择一下,让他生活能力好一点。智商低一点还是让他智商高生活能力低一点。我觉得现在中国人很奇怪,我们常去歌颂西方有某个科学家搞研究很厉害,结果把手表当鸡蛋煮了,我们就说好啊!好啊!这个人真厉害啊!
那么一个中国的学生他有某一方面相当的成就,但是他生活的能力不足,你又说不好啊!不好啊!这无所谓的嘛!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子的,你如果让他生活能力好点那是很简单的,生活是很好学的,杜威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是错误的教育观念。生活固然都是教育,但是教育不只是生活嘛?你让他只能适应社会的生活,这种生活有什么意义啊?!所以一个人最好在自理生活之上还要有高度的学问,高尚的文化品德。我们的经典都希望一个人有全面的发展,所以我们推广读经。假如有人说高材生他的生活必是零分的,那不是必定的高材生,有些生活是零分的是可以成立的,但是有些是极少数一个,孩子聪明不就是不想学么,不就是不注意细节嘛,孩子不想学嘛!
(读经就是心怀若软?虚?、
心怀社会的,)
他只是应试、考试的的高材生,但不是读经的高材生。这个要分开的,所以我们让孩子读经一面读经也有品德教育啊,当然也有生活教育啊,经典就是要完满人生啊!所以读经典就是让孩子有全方面的发展,只是有轻重本末。因为以开发他的文化素养、智慧才华为主,他的生活、他的为人处世那是附带就有的,所以如果说在体制内是考试的高手,他却不懂人情世故甚至冷漠无情,那么是我们体制需要反省的,我们读经正是要扭转挽救这种情况。
孩子连ABCD都没有学过,那上来就生吞活剥英文的经典这合适么
问:有的家长问孩子连ABCD都没有学过,那上来就生吞活剥英文的经典这合适么?
答:你去问美国孩子,美国孩子是先学会英文ABCD呢?还是先会讲英文呢?不学ABC就会讲英语,那么我们为什么先读ABCD才要讲英语呢?等到英文经典学完了再学ABCD不是一两天就学完了的么?
(老师的意思是说我们学的语法、语势啊就包含在里面了?)
我们要解决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你不要一直盯在那些容易的问题、那些无聊的问题、那些粗浅的问题上,否则你就达不到高明的境界了。
(但有的人确实没有学过英语,看到英语确实会打怵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么?是先听?)
对!让孩子反复听,反复听,反复背,反复背,那有的要先听,跟着念越背越多他听的多越听越清楚了,越念的越多就清楚了。
(还有的家长说只要都会英语对话一千句就没有必要学这些东西了?)
或许有些家长认为我们学英语,外国语最重要的是让他会讲话,这是比较小气的志向不高的,那如果要讲话我建议也不是从对话学起。
如果要学会对话,假设情况来联系对话,乃是把对话的精华捡出来一千句让他去背,把一千句背出来。这时他就很容易在生活中运用出来,越用越方便。这是最快速学习阅读的方法但是学对话我觉得还不够,必须学阅读,学会阅读还不够还必须学会高度的阅读,这样子你才可以真正的吸收到其他民族的智慧。而你高度的会了,你的低度的对话是很简单的。所以学语文的顺序是先学高的再学低的,我们现在学语文的方法是刚好颠倒,先学低的学不到一半就老了,而且低的也没有用,你不出国就没有用么!
问:其实不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就教育理念来说他是殊途同归的,就像中国您一直建议阅读和经典的区别,而西方也是这样的.
答:当然可以,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代表的西方人,把语文教错了,文化没落了。文化没落了你的科学也是可怕的。那么中国不可以再步美国的后尘,这是要从教育改革做起。而教育改革最最重要的是语文教育的改革。
人生难得,尤其是黄金时代,很快的。小时侯在幼儿园的三年就是奠定人生很好学习的黄金时代,千万不要让孩子错过这三年的时间,不要在这三年的时间让可爱的孩子学习猴子的样子,那么三年之后它一辈子就是一个猴子。人生难得啊,三年的黄金时间就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基础,希望父母不要让孩子在幼稚园。大量的读经,不要错过这三年的黄金时间。所以我冀望全天下地父母在他幼稚园三年,大量地读经,奠定一生人品以及才华的基础。否则后悔莫急,错过三年后悔不及。千万、千万!切记、切记!
可否推广这种吟诵、咏唱的教育
问:老师你一直强调古文是很优美的旋律,它和唱歌是又异曲同工的,都说说的比唱的好听,不知道老师唱得怎么样啊,请老师来一段好么?
答:本来人类的语言是表达情意的,情谊越深,那么在情意升到语言不能表达的时候,它就会把语言拉长,那语言拉长的时候还不能完全表达它,就把语言抑扬,就是有了旋律,它才表达地淋漓尽致,这个就是吟诵或是歌唱。吟诵、歌唱还不能表达的时候就用音乐来烘托,还不能表达气氛的时候就手舞足蹈。所以语言、吟唱、演奏、读书、朗诵、舞蹈,它是从同一种心灵发展出来的,所以诗、歌、舞、乐是同根源的。因此古人在读书的时候,他是朗读的。读着读着,读到优美的时候,像诗他是吟的,是唱的。但是吟和唱都是来自语言,所以和语言是相配的。所以最原始的吟唱是原声调的加强,后来才有歌曲的编写。歌曲编写往往都一首歌,是为了一篇文章或一首诗词来编的。不过有些地方因为要做经典的教学,而经典的文章那么多,诗歌那么多,所以不能够每一首都去编。据说孔子彈古琴,对于诗经三百首都配上音乐,所以孔门弟子一面读书就一面唱诗,叫做弦歌不辍。可见古人读书是很快乐的,读书就是唱歌。
用但是自从民国以来,五四时代那一批人,就全部大批特批,就把这一切中国人的风雅全部打倒,让我们现在读书是很枯燥的,所以很可惜。我现在有一个心愿要恢复读诗的声音,恢复读书的声音,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实现。
现在我是鼓励读经界的朋友,他的家乡有老一辈他还能回想他小时候读书的声音,希望把它录下来,读书的声音多了,它很有一种自然的韵律,我们孩子可以多听也可以自己发明一套读书的方法。那最接近语言的吟诗呢,我在台湾有一个朋友叫做梁炯辉老师,他跟我一起在提倡汉语教学,所谓汉语就是用河洛语来读古书。河洛语就是黄河洛水,就是中原的语音,也就是唐朝时的语音,用古代的语音来读经就是标准的闽南语,用标准的闽南语就是用中原的古音来读书,用中原的古音来读书抑扬顿挫,他很容易变成吟唱。那么我就用梁景辉老师他的吟唱的模式来唱一首唐诗。王维的《送别》,。。。。。。。。。{唱} 。。。。。。
如果你能内心感受感受到他的意境,你的情感就很丰富,于是你就不能平平板板的读,你会拉长声音。真的能够感受到一种古老的大唐的韵律,听起来非常有美感、非常舒服,听到古代的韵律每一个人都会有美感。
(是啊 ,所以我们一定要提倡五四以前,不要被五四所限制)
还有另外一种模式
,因为我们刚才说,老夫子教弟子,因为他读书很多很难,每一首都来编一首曲所以渐渐會形成一种格调,就叫调,是某某地方的调,遇到五言的诗就用五言的调,七言的诗就用七言的调,当然也有平起啊仄起啊,就是几种调式就可以唱以前的诗,可以唱以前的歌,比如说用一个调子,用闽南调来唱杜甫的诗,只是你在唱不同的内容的时候,你在加上强弱快慢不同的就可以表达了,比如用闽南调来唱杜甫的《喜雨》。。。。
(难怪有篇文章说音乐是最会钻空子的,然后推波助澜 ,让优美的更加优美,凄美的更加凄美。)
还有另外一种模式,是编歌曲。刚才说过古人对特定的诗词编定的歌曲,比如说李白的《关山月》,古今曲很有名的一首弹唱曲,唱。。。。。。。,这是古曲,但是近代人一直在编。
我有一个朋友柳松柏,他在台湾编了几百首的新曲子,他称为唐诗新唱,有几首大家耳熟能详,有几首意境流传天下了,贺知章的《回乡偶書》,我给大家说一下。他是在很小的时候离开家的,老大的时候才回家的,他少小的时候离家,长大才回家的,有一种又伤感的但有一种愉快的心情表现。我曾经在印尼雅加达那里有个演讲,印尼政府禁止华人读华文书,禁止了十四年,所以华人子弟不仅不会读中国书,甚至连中国话都不会讲,他们很忧心。最近几年才开放,我去的时候刚刚开放不久,那我就用这首诗来表达你们这里的华人就好像是少小离家,老大又回来的,你们远离了中国文化,现在又渐渐回归了。我唱这首诗来体贴你们的心情,这首诗是这样写的,少小离家老大回,,,,,,,唱。。。。。我看着他们都哭了,尤其是把家拉长,“少小离家老大回”这个是很哀伤的就要。
(老师这首诗读过好多次,但是只有这次有一种力量非常的有感慨,他增加了内心那种游子思乡的情结,悲怆的情绪,是一种辅助剂是一种催化剂!谢谢老师!)
还有一种模式是古代的私塾,有老一辈的老先生,还记得小时候读书的声音,有一个教授魏云子,他偶尔唱唱小时候学过的歌,其中有一首我也学了蛮好听的。。。。。。。就是《诗经》的,蒹葭...
(老师真的有这种感觉
,因为我喜欢唱歌,有时候你单独的唱歌的时候,记歌词是很难的,可是你自然而然唱出来就记住了。)
所以我也是正是要推广这种教育,想选一些,三五十首,那样子把它录出来供给天下的孩子学习,南腔北调都无所谓,因为有的是比较豪放的,有的是比较文雅的,有的是比较朴素的,应该这样讲,有的是比较华丽的,那刚才唱的也有的比较朴,素也有的带一点花腔,要带花腔的也很多啊!比如说我到云南的丽江,那个纳西族,纳西族还保留了古乐,唐朝宋朝的古乐,唐朝宋朝是的古乐他们都保留了下来。我觉得音乐的旋律变化很多,跟我刚才唱的不大一样。
(那是什么样的呢?)
你要听么?
(当然!)
那我就唱一下唐朝后主李煜的《雨后淘沙》。
纳西古乐据说是从唐朝宋朝保留下来了当时人就这样唱的,{唱}。。。。。。。。
(有幸,有幸,老师不要随便给别人听啊!会有美女爱上你的,现在的音乐一听就烦躁了,尤其是连说带唱的甚至都没有旋律,人心浮躁了才会听那种音乐。)
您推广读经是为了出名还是其它原因?到处奔波,还赔了不少钱
问:老师请别介意啊问一个不该问的问题,有家长或者学者对您有一些攻击性的言论,比如说王财贵是想因为这个出名,或者是有一些别的用心或者是有一些别的心思,但是据我了解您在这个上面到处奔波,还赔了不少钱?到底哪一种说法是比较准确的呢?
答:没有
,没有,没有,说我是藉此机会出名是一种误会,我本来就很出名,不会藉此出名。(笑)说我赔了不少钱也是一种误会,读经是天下人的事,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许多人读经义不容辞,甚至有的都不认识,他也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有的人真的是对此倾家荡产推广读经,很多地方都有这种人。比如说台湾有一个林琦敏先生,他是一个企业家,在早期读经推动上他拿出相当的资金支持读经,还有南怀瑾先生在台湾的时候也在推广读经上花了很多钱。所以不管是知名的、不知名号的、有资产的、没资产的,这个是大家的事情,这个读经能够推广是大家的事。但是话又说回来,读经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像我这样一个没有资产的人,就是把钱花光了也没有多少的。我推广读经十几年,我想说难道就没有花费么?我这十几年的时间把精神和力气花费在推广读经上也老了不少,比如说头发都白了。古人说一发千钧!我这么多头发值多少钱啊!
(但是我觉得您虽然失去了一些钱物质什么的啊!)
没有,没有,没有 。
(比如说一开始您在世界跑来跑去的路费不都是自己花费的嘛?)
这个很少的,我到各地都有人接待的,这个不足挂齿,尤其近一两年来在台湾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应该说有了基金会的支持更稳定了。
(老师觉得钱是身外之物而内心的富有是真正富有是么?)
大概是吧!
结束语
问:老师非常感谢,不仅感谢您这样辛苦,这么忙能接受访问,我更感谢能近距离的接近这样一个(访问)... 最后请为我们的访问做一个结束。
答:该说的话都已经说了,就是我常讲的,读经的孩子是有福的,读经的家庭是有福的,读经的社会是有福的,读经的国家是有福的,读经的世界是有福的,我祝福所有的孩子,所有的家庭,祝福我们的国家,祝福这个世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