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的书写格式
(2013-05-15 09:00:00)
标签:
杂谈 |
上周,在教学《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时,我结合课文中的对话描写,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书写标点符号。
因为,在孩子们平时的写话中,我们经常遇到写对话,可是,孩子们标点符号书写不规范,所以我认为这一课非常重要。
家长平时在检查孩子写话时,也要注意这一点。
对话有几种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没有提示语,提示语在中间。后一种比较复杂,第24课也没有出现,所以,我在课堂中着重教了前三种。
1、
这种情况是在提示语的后面写“冒号和上引号”,写完对话内容后,一定要注意书写下引号。上引号和下引号要成对出现,我告诉孩子:有左耳朵,就要有右耳朵。不可以忘记。
冒号和上引号写在一个格子里,冒号在左下格,上引号在右上格。
|
|
妈 |
妈 |
高 |
兴 |
地 |
说 |
:“ |
谢 |
谢 |
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但是当提示语正好在一行的末尾时,冒号写在这一行的最后,也可写出格子,而引号写在下一行的顶格。如:
|
|
妈 |
妈 |
惊 |
讶 |
得 |
合 |
不 |
拢 |
嘴 |
, |
抱 |
着 |
我 |
高 |
兴 |
地 |
说 |
: |
“ |
谢 |
谢 |
你 |
!” |
|
|
|
|
|
|
|
|
|
|
|
|
|
|
|
|
|
妈 |
妈 |
惊 |
讶 |
得 |
合 |
不 |
拢 |
嘴 |
, |
抱 |
着 |
我 |
亲 |
了 |
亲 |
, |
|
|
“ |
谢 |
谢 |
你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妈 |
妈 |
惊 |
讶 |
得 |
合 |
不 |
拢 |
嘴 |
, |
一 |
个 |
劲 |
地 |
问 |
这 |
问 |
那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真 |
的 |
吗 |
?” |
妈 |
妈 |
惊 |
讶 |
地 |
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般,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或、接话紧凑时,提示语在后。
3、
|
|
“ |
谢 |
谢 |
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知道是谁在说话,就可以选择不用提示语。
每一个人说的话,可以自成一小节。这样,让读者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