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绘本活动:好饿的毛毛虫

分类: 教育研悉(教案及反思) |
活动名称:好饿的毛毛虫
设计意图:看了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后,我觉得这是一本充满了诗情与创意的图画书,里面可以让幼儿掌握的知识点很多。本次活动的宗旨是培养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和发展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围绕这一宗旨,我把对这次绘本阅读活动的创意和构思都融入了我自制的操作课件中——活动开始巧妙地把“毛毛虫和蝴蝶的关系”设为悬念,给幼儿置疑,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幼儿在阅读活动中十分投入;在幼儿的阅读过程中,我更是处处设疑,先给幼儿想像的空间,再引导幼儿去观察和发现;结束时,我用了“前呼后应”的手法,让小蝴蝶带小朋友们一起飞到花园去采花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穿插了幼儿对10以内的物体清楚地点。
活动目标:
1、阅读故事,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感受变化的神奇。
2、能有兴趣的观察画面,乐意讲述画面内容,欣赏画面造型和色彩的美。
3.阅读过程中乐意点数,对故事中的数量关系感兴趣。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活动难点:对故事中的数量关系感兴趣,学习点数10以内的物体。
活动准备:
1、挂图24号(将图见下,做成操作教具)
2、绘本《好饿的毛毛虫》
活动过程:
一、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1、教师(扎了一条毛毛虫似的辫子“出场”)
教师:发现老师的打扮有什么变化吗?
(引起幼儿注意,幼儿很兴奋地说出老师的辫子很好玩)
教师:老师今天这样打扮漂亮吗?
引导幼儿回答:老师的辫子像毛毛虫!
教师:今天要请一位新朋友来做客,所以我特地梳了一条“毛毛虫”辫子,希望这位新朋友——毛毛虫会喜欢我喔~
2、教师邀请幼儿一起来请出毛毛虫朋友,“有请毛毛虫朋友!”
二、阅读绘本,理解故事
1、师幼一起欣赏绘本封面:
2、集体欣赏故事《好饿的毛毛虫》,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幅图画所表达的意思,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1)
——树叶上躺着什么?(重点突出有一个卵)
——还看到了什么?知道这是什么时间?(通过观察到有月亮)
——毛毛虫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它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说出“啵”这个像声字,并知道毛毛虫的样子是又小又饿)
(2)
——毛毛虫是怎么吃的?(引导幼儿说出吃穿了一个洞)
(3)在后面的图画出现之前,引发幼儿思考和想像:
——如果你是毛毛虫,星期二你会想吃什么?吃穿几个?星期三呢?……(直至星期六)
——接着观察图画,引导幼儿说出星期二至星期六毛毛虫分别吃了什么?数量各是多少?(随着不同数量食物的出现进行10以内数的点数)(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汉字“二”至“六”)
(4)星期六,毛毛虫吃完食物后怎么了?星期天,毛毛虫吃完树叶后又怎么了?(对比前后毛毛虫的表情,让幼儿学会比较)
(5)毛毛虫吃饱后又是什么样子的?它后来帮自己造了个什么?它的房子叫什么名字?
(重点让幼儿认识“茧”)
(6)从“茧”里面出来的会是什么动物呢?(适时制悬念,引发幼儿展开丰富的想像)
在幼儿讲述时,教师利用图片演示毛毛虫演变为蝴蝶的自然生长规律。
(图片的摆放教师应有意识地摆成一个圆形,代表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3、游戏提升,感受快乐
教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扮演毛毛虫,小朋友们一起边讲述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当说到毛毛虫为自己造了个房子时,要求幼儿说出“茧”,然后在“茧”里面练成了飞的本领,最后“毛毛虫”们变成了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伴随《化蝶》的音乐,一起欢快地飞到花园去采花粉了……(幼儿离场)
http://s1/mw690/8aef80f0gd817a3420aa0&690
http://s6/mw690/8aef80f0gd817a44ff4e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