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陶瓷》说课稿
(2013-11-06 19:50:02)小学科学——《陶瓷》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陶瓷》。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陶瓷》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材料与生活》的第三课,本课主要指导学生探究陶瓷的特点以及了解陶瓷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接下来对教材进行说明。
《陶瓷》是在探究了《木材》和《纸》的特点的基础上,迁移借鉴了研究它们的探究方法,并进行再利用再创新,体现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性。同时,本科的学习也为后面研究《金属》、《玻璃和塑料》等与材料科学相关知识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陶瓷的特点及用途。
接下来说教学重难点,在本着贯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陶瓷特点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结果的总结整理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科学课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课前我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学生准备:各种生活中的陶瓷物品、碎陶瓷片、查阅有关陶瓷的资料
教师准备:陶瓷物品、相关课件视频、实验记录单、资料卡、陶瓷制品图片。
分组实验准备:碎瓷片、木锤、小刀、蜡烛、火柴、镊子等。
二、说教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要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依照这种理念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了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等。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三、说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动手探究,用观察实验交流的方式获取信息。根据教学需要分成10个四人小组,及时对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让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样设计可以达到体验中感悟发现,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实验中学会合作。
四、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五个环节。下面,我具体说一下这五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首先运用科学课本上资料卡(陶瓷与china的故事)来导入本节课。接下来再让带来陶瓷制品的同学进行简单的展示介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此活动认识到陶瓷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从而进一步为后面探究陶瓷做铺垫,激起学生热爱陶瓷艺术品,乐于研究陶瓷的乐趣。
(二)猜测验证,陶瓷的特点。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我设置了5个小的环节
欣赏美丽的陶瓷制品,然后让学生猜一猜,陶瓷有哪些特点呢?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简单说说猜想的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的猜想习惯。
2.师生讨论交流探究方法
我适时的提问学生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陶瓷呢?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木材》《纸》中的探究方法,讨论交流陶瓷的研究方法。
3.领取材料袋和实验记录单
在桌面上的实验材料袋中选取不同物体,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在实验记录单中。
这里学生选择的方法可以是:割一割、摔一摔、烧一烧、敲一敲、连在电路中看是否导电等。在小组活动中互相交流,动手验证,然后小组长把全组的意见整理、汇报。
5.汇报交流,归纳特点
(三)探究陶瓷的制作过程及应用
整合其它版本的科学教材,如教科版的《陶器与瓷器》一课,补充设计了陶瓷的制作过程,我认为对于本科的学习是合理的必要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实施:先有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陶瓷是怎样制作的,然后再由教师利用课间或者视频补充,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关于陶瓷的应用,我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陶瓷材料?集体交流后,我根据课的需要,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陶瓷在生产生活中的大量应用,如生活陶瓷、艺术陶瓷、工业陶瓷等。
在以上学习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设想或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求自己设计一个与陶瓷有关的小活动,可独立或小组合作设计活动内容。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四)总结回归,实践拓展
这个环节让学生把本节课学到的科学知识相互交流,把问题装在问题库里。问题中开始科学探究,又在问题中延续科学探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无止境:只要保持好奇心,结合多种手段,主动探究,就会有更多的收获。同时,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我们当地的陶瓷的特色资源,我设计了这样的选择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观淄博陶瓷博物馆,山东省硅酸盐研究院、高新区陶瓷创新科技园等,让我们学习科学的课堂更开放更丰富。
五、说板书设计
10. 陶瓷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统称。
陶瓷的特点:耐高温、不易导电、耐腐蚀、不怕水、较坚硬、易损坏
陶瓷的应用: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工业陶瓷